玉帛交万国,朝觐开明堂

玉帛交万国,朝觐开明堂

诗句读音
朝觐开明堂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cháo jìnkāi míngtáng
玉帛交万国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yù bójiāowàn guó

玉帛交万国,朝觐开明堂释义

【朝觐】子朝见君主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朝覲,然后诸侯知所以臣;耕藉,然后诸侯知所以敬。”《文选·曹植<应诏诗>》:“嘉詔未赐,朝覲莫从。”李善注:“毛萇《诗传》曰:覲,见也。”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上:“淮西贼将僭窃,问仪注於鲁公。公答曰:‘老夫所记,唯诸侯朝覲之礼耳。’”章炳麟《论式》:“经术已不行於王路,丧祭尚在,冠昏朝覲,犹弗能替旧常,故议礼之文亦独至。”2.伊斯兰教徒拜谒圣像、圣地,为教徒五项基本功课之一,该教规定凡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,在道路安全的情况下,一生应去麦加朝觐一次。

【开明】1.通达,明智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尧曰:‘谁可顺此事?’放齐曰:‘嗣子丹朱开明。’”张守节正义:“开,解而达也。”唐李邕《大照禅师塔铭》:“生而茂异,长而开明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旂叟号西堂先生,开明练达,遇事如破竹。”2.使开通、明智。汉扬雄《法言·问道》:“吾焉开明哉?惟圣人为可以开明,它则苓。”汪荣宝义疏:“‘开明’即发矇之意,言开矇以为明也。”3.清醒,明白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张翼传》“高祖父司空浩,曾祖父广陵太守纲,皆有名迹”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《续汉书》:“婴(张婴)虽为大贼,起於

【堂】〔古文〕坣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郞切,音唐。《說文》殿也。正寢曰堂。《釋名》高顯貌。《演義》當也,謂當正向陽之宇也。《詩·豳風》躋彼公堂。又明堂,王者朝諸侯之宮。《禮·明堂位》明堂也者,明諸侯之尊也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武帝元封元年,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。又堂室。《爾雅·釋宮》古者有堂,自半巳前虛之,謂之堂,半巳後實之,謂之室。又官署。《漢官儀》黃門有畫堂之署,中書省玉堂。《揚雄·解嘲》歷金門,上玉堂。今翰林院亦曰玉堂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初三省議事于門下之政事堂,其後裴炎遷于中書省。又

【玉帛】帛。古代祭祀、会盟、朝聘等均用之。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:“立大祭用玉帛牲牷。”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禹合诸侯於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2.征聘贤士。晋枣据《杂诗》:“开国建元士,玉帛聘贤良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施玉帛於丘园,驰翘车於巖藪。”3.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,故又用以表示和好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上天降灾,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,而以兴戎。”清薛福成《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》:“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,皆先兵戎而后玉帛。”老舍《茶馆》第一幕:“三五十口子打手,经调人东说西说,便都喝碗茶,吃

【交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古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肴切,音郊。《小爾雅》俱也。《廣韻》共也,合也。《易·泰卦》上下交,而其志同也。又友也。《易·繫辭》上交不諂,下交不凟。《禮·郊特牲》爲人臣者無外交,不敢貳君也。又交交,鳥飛貌。《詩·秦風》交交黃鳥。又交加,參錯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章交公車。又州名,南越地,漢置交州。《書·堯典》申命羲叔宅南交。《蔡傳》南交,南方交趾地。又衣領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衿謂之交。又同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則見交龍於上。《史記》作蛟。又同鵁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交精旋目。卽鵁鶄。漢典考證

【万国】各国。《易·乾》:“首出庶物,万国咸寧。”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,天子弗振,彼当安所告愬?又何以子万国乎?”唐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万国尽征戍,烽火被冈峦。”明李梦阳《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》诗:“日月重悬万国朝,雷雨赦过羣方悦。”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以一人之詔旨立宪,宪其所宪,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。”郭沫若《水平线下·到宜兴去》:“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中国,把我们中国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,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