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草前须诏,惊传易箦言

预草前须诏,惊传易箦言

诗句读音
预草前须诏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yù3qiánxūzhào
惊传易箦言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二元
拼音: jīng chuányì zéyán

预草前须诏,惊传易箦言释义

【预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羊洳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羊茹切,音譽。《正字通》與豫同。《經典》通作豫。又《正韻》及也,參預也,干也。通作與。

【诏】《廣韻》之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笑切,音照。《說文》吿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《註》敎導之也。《又》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敎導,卽贊勉也。《韻會》詔者,上下通用之義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欒伯曰:燮之詔也。書何力之有焉。《註》吿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八柄詔王馭羣臣。《註》告也,助也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爲人父者,必能詔其子。《如淳註》敎也。又《廣韻》上命也。秦漢以下,天子獨稱之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二十六年,秦幷天下,丞相王綰、御史大夫馮劫、廷尉李斯等,議命爲制,令爲詔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軍中聞將軍之命

【惊传】冯梦龙《智囊补·术智·陈子昂》:“唐人重才,虽一艺一能,相与惊传讚叹。”

【易箦】。箦,华美的竹席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曾子寝疾,病,乐正子春坐於牀下,曾元、曾申坐於足,童子隅坐而执烛。童子曰:‘华而睆,大夫之簀与?’……曾子曰:‘然。斯季孙之赐也,我未之能易也。元,起易簀!’”按古时礼制,箦只用于大夫,曾参未曾为大夫,不当用,所以临终时要曾元为之更换。后因以称人病重将死为“易簀”。《周书·宇文广传》:“可斟酌前典,率由旧章。使易簀之言,得申遗言;黜殯之请,无亏令终。”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三:“公生於洛中祖第正寝,至易簀,亦在其寝。”清周亮工《<向远林诗>序》:“会戇叟出一编授余,则远
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