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殿仪刑推旧德,金銮词赋少高才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金銮词赋少高才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十六咍 拼音: jīn luáncí fùshǎo|shàogāocái |
玉殿仪刑推旧德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入二十五德 拼音: yù diànyí xíngtuījiùdé |
玉殿仪刑推旧德,金銮词赋少高才释义
【金銮】1.帝王车马的装饰物。金属铸成鸾鸟形,口中含铃,因指代帝王车驾。前蜀毛文锡《柳含烟》词:“昨日金鑾巡上苑,风亚舞腰纤輭。”2.见“金鑾殿”。3.翰林学士的美称。唐元稹《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》:“仲则金鑾之英,季则蓬山之选。”宋梅尧臣《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》:“玉兔精神怜已久,金鑾人物世无双。”《文献通考·职官八》:“前朝因金鑾坡以为门名,与翰林院相接,故为学士者称金鑾以美之。”4.白居易女儿的名字。后借指幼女。唐白居易《金銮子晬日》诗:“行年欲四十,有女曰金鑾。”清王继香《<小螺庵病榻忆语>书后》:“古
【词赋】1.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,因此后人称赋体文学为“词赋”。后亦指词和赋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然其文辞丽雅,为词赋之宗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载文》:“且汉代词赋,虽云虚矫,自餘它文,大抵犹实。”孙犁《澹定集·读作品记(五)》:“这是作家研究吸取了外国古典文学语言,特别是中国的词赋、小说、话本,以及民间演唱材料的结果。”2.“词赋科”的省称。《金史·选举志一》:“金设科皆因辽宋制,有词赋、经义、策试、律科、经童之制。”参见“词赋科”。漢
【少】《唐韻》書沼切《韻會》始紹切,燒上聲。《說文》不多也。从小丿聲。《徐曰》丿音夭。《禮·禮器》禮有以少爲貴者,謂天子一食,諸侯再,大夫士三,食力無數是也。食力,庶人也。又少頃,有閒也。《孟子》少則洋洋焉。又短也。訾人曰少之,猶稱人曰多之也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素習知蘇秦皆少之。又《廣韻》式照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照切,燒去聲。《玉篇》幼也。《增韻》老之對也。《易·本義》兩儀者始,爲一畫,以分隂陽。四象者次,爲二畫,以分太少。又少儀。《禮記》篇名。少室,山名。又副貳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於是爲置三少,皆上大夫也。曰少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
【才】《唐韻》昨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來切,音裁。《說文》艸木之初也。从丨,上貫一,將生枝葉。一,地也。《徐曰》上一,初生岐枝。下一,地也。《六書正譌》才,木質也。在地爲木,旣伐爲才,象其枝根斬伐之餘。从木省。別作材,非。又天地人爲三才。《易·繫辭》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六。 一曰能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必取賢斂才焉。《論語》才難,不其然乎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擇人以四才。《邵堯夫曰》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。才者,天之良質也,學者所以成其才也。又質也,力
【玉殿】的美称。三国魏曹植《当车以驾行》诗:“欢坐玉殿,会诸贵客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有所思》诗:“寂寞锦筵静,玲瓏玉殿虚。”宋杨万里《拟归院柳边迷》诗:“玉殿朝初退,金门马不嘶。”明贝琼《经故内》诗:“山中玉殿尽苍苔,天子蒙尘岂復回。”2.借指朝廷,天子。宋辛弃疾《木兰花慢·滁州送范倅》词:“征衫便好去朝天,玉殿正思贤。”3.指传说中天界神仙的宫殿。南朝宋谢庄《送神歌》:“神之车,归清都。琁庭寂,玉殿虚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三折:“如玉殿嫦娥,微现蟾宫素影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觅魂》:“且慢自叫閶闔,轻干玉殿
【仪刑】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仪刑文王,万邦作孚。”朱熹集传:“仪,象。刑,法。”晋陆机《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》:“仪刑祖宗,妥绥天保。”唐白居易《襄州别驾府君事状》:“故中外凡为冢妇者,皆景慕而仪刑焉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一门旌奖》:“斯三人者,朕甚嘉之。使四海亿兆,皆当仪刑斯人,垂范将来。”章炳麟《国故论衡·原学》:“世之言学,有仪刑他国者,有因仍旧贯得之者。”2.为法,做楷模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桓帝纪一》:“德苟成,故能仪刑家室,化流天下,礼苟顺,故能影响无遗,翼宣风化。”唐窦庠《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僕射》诗:
【推】《唐韻》他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通回切,退平聲。《說文》排也。《增韻》盪也,擠也。一曰進之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躬耕帝籍,天子三推,三公五推,卿諸侯九推。《左傳·襄十四年》或輓之,或推之。《註》前牽爲輓,後送爲推。又移也。《詩·大雅》旱旣太甚,則不可推。《疏》不可令之移去矣。推是遠離之辭。又讓所有以予人也。《史記·淮隂侯傳》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。《後漢·光武紀》推赤心置人腹中。又卻也,諉也。又《唐韻》昌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川錐切,音。順遷也。《易·繫辭》寒暑相推,而歲成焉。又《增韻》擇也,獎也,奉也。亦
【旧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巨救切《正韻》巨又切,音柩。《說文》鴟舊,舊留也。《徐曰》卽怪鴟也。又《廣韻》故也。《增韻》對新之稱。《詩·豳風》其新孔嘉,其舊如之何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輿人誦,原田每每,舍其舊,而新是謀。《公羊傳·莊二十九年》新延廄者何。修舊也。又久也。《詩·大雅》於乎小子,告爾舊止。《箋》舊,久也。又《韻會》昔也,老宿也。又姓。漢上黨太守舊彊。又與柩同。《金史·蔡珪傳》燕靈王舊。舊,古柩字通用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巨九切,音臼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許尤切,音休。與鵂同。又《韻補》叶巨己切,音技。《
【德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登入聲。《廣韻》德行也。《集韻》德行之得也。《正韻》凡言德者,善美,正大,光明,純懿之稱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進德修業。《詩·大雅》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《書·臯陶謨》九德,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而廉,剛而塞,彊而義。又《洪範》三德,一曰正直,二曰剛克,三曰柔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六德:知、仁、聖、義、中、和。又《玉篇》德,惠也。《書·盤庚》施實德于民。《詩·小雅》旣飽以德。又善敎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之月,命相布德,和令,行慶,施惠。《註》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