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此帖焉,对于汗青

阅此帖焉,对于汗青

诗句读音
对于汗青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duì yúhàn qīng
阅此帖焉平仄: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二元
拼音: yuècǐtiè|tiě|tiēyān

阅此帖焉,对于汗青释义

【对于】介词。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。李大钊《庶民的胜利》:“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,应该有几个觉悟。”毛泽东《纪念孙中山先生》:“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。”

【汗青】简上记事,先以火烤青竹,使水分如汗渗出,便于书写,并免虫蛀,故称。一说,取竹青浮滑如汗,易于改抹。后以“汗青”指著述完成。宋朱熹《答严时亭书》:“当时若得时亭诸友在近相助,当亦汗青有期也。”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里事·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》:“卷帙繁伙,汗青恐无日也。”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一章:“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,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。”参见“汗青头白”。2.借指史册。宋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诗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元鲜于必仁《寨儿令》曲:“汉子陵,晋渊明,二人到今香汗青。”清唐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帖】《唐韻》他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託協切《正韻》他協切,音貼。《說文》帛書署也。《廣韻》券帖。又《通俗文》題賦曰帖。又唐制,帖試士曰試帖。舉人總括經文,以應帖試,曰帖括。《文獻通考》帖經,以其所習經,掩其兩端,中閒開惟一行,裁紙爲帖。凡帖三字,隨時增損,可否不一,或得四,或得五,或得六,爲通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楊綰疏言明經,但記帖括。又《唐國史補》宰相判事有堂案,處分百司曰堂帖。又《廣雅》帖,服也。又《增韻》妥帖,定也。《王逸楚辭序》義多乖異,事不妥帖。《陸機·文賦》或妥帖而易施。又《廣韻》牀前帷也。《釋名》牀

【焉】《廣韻》於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虔切《正韻》因肩切,音嫣。《說文》焉鳥,黃色。出於江淮。象形。《廣韻》鳥雜色。《禽經》黃鳳謂之焉。又《玉篇》安也,疑也。《廣韻》何也。《詩·衞風》焉得諼草。言樹之背。又《史記·歷書》太初元年,歲名焉逢。《註》索隱曰。漢書作閼逢。又山名。《史記·匈奴傳》過焉支山。又國名。《前漢·西域傳》焉耆國,治員渠城。又《唐韻》有乾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尤虔切《正韻》夷然切,音。《玉篇》語巳之辭也是也。《易·坤卦》爲其嫌于無陽也,故稱龍焉。又《廣韻》語助。《詩·邶風》已焉哉。又《鄘風》終焉允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