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鸟岂知南国远,江花独向北人愁

越鸟岂知南国远,江花独向北人愁

诗句读音
江花独向北人愁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1huādú4běi rénchóu
越鸟岂知南国远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yuè niǎoqǐ|kǎizhī|zhìnán guóyuǎn|yuàn

越鸟岂知南国远,江花独向北人愁释义
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
【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犢。《說文》犬相得而。从犬蜀聲。羊爲羣,犬爲獨也。又獸名。《埤雅》顏從曰:獨一叫而猨散,鼉一鳴而龜伏。或曰鼉鳴夜,獨叫曉。獨,猨類也。似猨而大,食猨。今俗謂之獨猨。蓋猨性羣,獨性特,猨鳴三,獨叫一,是以謂之獨也。又獨,獸名。詳前字註。又《廣韻》單獨。《詩·小雅》哀此惸獨。《傳》獨,單也。《又》念我獨兮。《爾雅·釋山》獨者蜀。《疏》蟲之孤獨者名蜀,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一蜀也。南楚謂之獨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獨山,多金玉美石。又《廣韻》複姓有獨

【北人】泛称北方之人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“南人宾至不迎,相见捧手而不揖,送客下席而已;北人迎送并至门,相见则揖,皆古之道也。”唐皇甫松《浪淘沙》词:“蛮歌豆蔻北人愁,蒲雨杉风野艇秋。”宋王安石《红梅》诗:“春半花纔发,多应不奈寒。北人初未识,浑作杏花看。”2.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。《资治通鉴·后晋齐王开运三年》:“契丹翰林承旨、吏部尚书张礪言於契丹主曰:‘今大辽已得天下,中国将相宜用中国人为之,不宜用北人及左右近习。’”3.复姓。《庄子·让王》有北人无择。汉
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
【越鸟】1.南方的鸟。《文选·古诗〈行行重行行〉》: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”李善注引《韩诗外传》:“《诗》曰:‘代马依北风,飞鸟栖故巢。’皆不忘本之谓也。”后因用为思念故乡或故国之典。晋潘岳《在怀县作》诗:“徒怀越鸟志,眷恋想南枝。”唐韩愈《湘中酬张十一功曹》诗:“今日岭猿兼越鸟,可怜同听不知愁。”《醒世恒言·白玉娘忍苦成夫》:“但闻越鸟南栖,狐死首丘,万里亲戚坟墓,俱在南朝,早暮思想,食不甘味。”2.孔雀的别名。唐李郢《孔雀》诗:“越鸟青春好颜色,晴轩入户看呫衣。”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禽四·孔雀》。漢
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
【南国】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。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:“滔滔江汉,南国之纪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宣王既丧南国之师,乃料民於太原。”韦昭注:“南国,江汉之间也。”2.泛指我国南方。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:“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”王逸注:“南国,谓江南也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杂诗》之五:“南国有佳人,容华若桃李。”南唐李煜《望江南》词:“閒梦远,南国正芳春。”《檮杌闲评》第三十回:“只见南国猩唇烧豹,北来熊掌驼蹄。”巴金《随想录·关于丽尼同志》:“小车飞驰着,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,一切是那么明亮,那么茂盛!”3.指南方国家。《南

【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雲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雨阮切,爰上聲。《說文》遼也。《廣韻》遙遠也。《正韻》指遠近定體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願切《正韻》于怨切,爰去聲。《正韻》遠之也。遠近之遠上聲,如《詩》其人則遠之類。遠離之遠去聲,如《論語》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。又叶于員切,音淵。《詩·小雅》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 俗作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