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人轻活计,舂税供膏血

越人轻活计,舂税供膏血

诗句读音
越人轻活计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yuèrénqīnghuó jì
舂税供膏血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入十六屑
拼音: chōngshuìgōng|gònggāo|gàoxuè|xiě

越人轻活计,舂税供膏血释义

【越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伐切,音粵。《說文》度也。《玉篇》踰也。《易·繫辭傳》雜而不越。《註》各得其序,不相踰越。《禮·曲禮》戒勿越。《疏》戒愼毋得踰越。又《書·太甲》無越厥命。《傳》越,墜也。《左傳·僖八年》恐隕越於下。《註》隕越,顚墜也。又於也。《書·高宗》越有雊雉。《傳》越,於也。《詩·風》越以鬷邁。《傳》越,於也。又遠也。《書·泰誓》予曷敢有越厥志。《註》越,遠也。又瑟下孔爲越。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二人皆左何瑟,後首挎越。《註》越,瑟下孔也。《禮·樂記》淸廟之瑟,朱絃而疏越。○按《儀禮》《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
【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去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盈切《正韻》丘京切,音卿。《說文》輕車也。《廣韻》重之對也。又去聲。《廣韻》虛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正切《正韻》丘正切,音慶。《集韻》疾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又《僖三十三年》秦師輕而無禮。

【活计】1.生计;谋生的工作或职业。唐韩愈《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》:“谋拙日焦拳,活计似锄剗。”元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三折:“你如今做甚么活计,穿的衣服,这等新鲜,全然不像个没饭吃的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某年上避兵来此,因无活计,将十三岁的儿子秦重,过继与朱家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器玩·制度》:“有八口晨炊不继,犹舍旦夕而问商周,一身活计茫然,寧遣妻子而不卖古董者,人心矫异,詎非世道之忧乎。”2.生活费用或生活资料。唐牟融《游报本寺》诗:“不留活计存囊底,赢得诗名满世间。”3.泛指东

【舂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書容切,音摏。《說文》擣粟也。黃帝臣雍父作舂。《詩·大雅》誕我祀如何,或舂或揄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適百里塡宿舂糧。《百里奚·妻扊扅歌》舂黃藜,搤伏雞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舂人掌共米物。又樂器。《周禮·春官·笙師註》舂牘以竹,大五六寸,長七尺,短者一二尺。其端有兩空髤畫,以兩手築地。《釋名》舂,撞也。牘,筑也。以舂築地爲節也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南陽郡舂陵縣。《後漢·光武紀》舂陵節侯買。《註》舂陵,鄕名,本屬零陵,在今永州唐興縣北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日至虞淵,是謂

【税】《廣韻》舒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輸芮切,音帨。《說文》租也。《廣韻》斂也。《禮·王制》古者公田藉而不稅。《春秋·宣十五年》初稅畝。《周禮·天官·司書》凡稅斂,掌事者受法焉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有賦有稅。稅謂公田什一,及工商虞衡之入也。賦共車馬甲兵,士徒之役,充實府庫,賜予之用。稅給郊社宗廟百神之祀,天子奉養,百官祿食,庶事之費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稅,舍也。《註》舍,放置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我未知所稅駕。《註》稅駕,猶解駕,言休息也。又《韻會》以物遺人曰稅。《禮·檀弓》未仕者不稅人,如稅人則以父兄之命。《註》

【供】《廣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容切《正韻》居中切,音恭。《說文》設也。一曰供給。《書·無逸》文王不敢盤于游田,以庶邦惟正之供。《禮·檀弓》杜蕢曰:蕢,宰夫也。非刀匕是供。《左傳·僖四年》敢不供給。又姓。明供仲序,廣東人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用切,音貢。義同。《華嚴經》諸供養中,法供最重。又通作共。互詳八部共字註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僖元年》敢不供給。〕 謹照原文元年改四年。 考證:〔《左傳·僖元年》敢不供給。〕 謹照原文元年改四年。

【膏】《唐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《正韻》姑勞切,音高。《說文》肥也。《韻會》凝者曰脂,澤者曰膏。一曰戴角者脂,無角者膏。《元命包》膏者,神之液也。《易·鼎卦》雉膏不食。《晉語》不能爲膏,而祗離咎也。《註》膏,肥也。《又》夫膏之性,難正也。《註》膏,肉之肥者。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》狶膏棘軸。《註》狶膏,豬脂也。又《博雅》人一月而膏。《左傳·成十年》居肓之上,膏之下。《註》心下爲膏。又《正韻》澤也。《博雅》膏,滑澤也。《易·屯卦》屯其膏。《疏》正義曰:膏謂膏澤也。又脣脂,以膏和丹作之,亦曰膏。《詩·衞風》

【血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呼決切,音泬。《類篇》祭所薦牲血。从皿,一,象血形。《釋名》血,濊也,出于肉,流而濊濊也。《關尹子·四符篇》一爲父,故受氣于父,氣爲水。二爲母,故受血于母,血爲火。《易·說卦傳》坎爲血卦。《疏》取其人之有血,猶地有水也。《禮·中庸》凡有血氣者,莫不尊親。又《大戴禮》血者猶血。《註》血,憂色也。又《山海經》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,可以血玉。《註》謂染玉可以作光彩。又《詩·鄭風·茹藘疏》陸璣云:茹藘,一名地血。又《韻補》胡桂切,叶音惠。《劉向·九歎》晉申生之離讒兮,荆和氏之泣血,吳子胥之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