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晕知天风,舟人夜相语

月晕知天风,舟人夜相语

诗句读音
月晕知天风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yuè yùnzhī|zhìtiān fēng
舟人夜相语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zhōu rényèxiāng yǔ

月晕知天风,舟人夜相语释义

【月晕】圈。月光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产生的光现象。常被认为是天气变化起风的征兆,俗称风圈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平城之围,月晕参、毕七重。”唐孟浩然《彭蠡湖中望庐山》诗:“太虚生月晕,舟子知天风。”宋周邦彦《点绛唇》词:“夜来秋近,月晕通风信。”明杨慎《艺林伐山·水虹风虹》:“水虹,屈霓也,主雨;风虹,月晕也,主风。”清沉大成《西洋测时仪记》:“小仪之右上,径二分,郛环之,若月晕。”
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
【天风】天空,故称。汉蔡邕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枯桑知天风,海水知天寒。”唐韩愈《辛卯年雪》诗:“波涛何飘扬,天风吹旛旂。”明郑若庸《玉玦记·赏春》:“好趁天风,直上青霄。”郭沫若《哀时古调》九:“天风吹,海浪流。满怀悲愤事,聊以寄箜篌。”

【舟人】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舟人之子,熊羆是裘。”毛传:“舟人,舟楫之人。”晋木华《海赋》:“於是舟人渔子,徂南极东。”唐郑谷《舟行》诗:“九派迢迢九月残,舟人相语且相宽。”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六年二月十四日》:“岭头积雪未消,舟人谓春夏之间,花放满山,香闻百里,诚胜境也。”汉
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

【相语】1.相告,告知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相语以事,相示以巧,相陈以功。”2.相互谈说。唐韩愈《此日足可惜赠张籍》诗:“捨酒去相语,共分一日光。”宋辛弃疾《贺新郎》词:“又檣燕,留人相语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娄秀华》:“何处小郎,强来与人家闺秀相语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