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管新声,金铃颤响惊青鸟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金铃颤响惊青鸟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jīn língchàn|zhànxiǎngjīngqīng niǎo |
玉管新声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拼音: yù guǎnxīn shēng |
玉管新声,金铃颤响惊青鸟释义
【金铃】的铃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﹝璧带﹞上设九金龙,皆衔九子金铃,五色流苏。”前蜀韦庄《贵公子》诗:“金铃犬吠梧桐院,朱鬣马嘶杨柳风。”《宋史·仪卫志六》:“﹝氅﹞今制有青、緋、皂、白、黄五色,上有朱盖,下垂带,带绣禽羽,末缀金铃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三回:“金铃玉珮微微摇曳之声。”2.菊花品种名。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重阳》:“都下赏菊有数种,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。”龚骞《九秋》诗:“金铃摇断粉函欹,湘帘夜压玉蝇飞。”
【颤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膳切,音戰。《玉篇》頭不正也。又《廣韻》四支寒動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尸連切,音羶。《集韻》謂審於氣臭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鼻徹爲顫。《音義》顫,舒延反。
【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兩切,音享。《說文》聲也。从音鄕聲。《註》徐鍇曰:聲之外曰響。響猶怳也,怳怳然浮也。實而精者曰聲,朴而浮者曰響。響之附聲,如影之著形。《玉篇》應聲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惟影響。又方響,樂器。《杜陽雜編》太和九年,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《韻會》又作鄕。通作嚮饗。
【惊】《集韻》呂張切,音良。悲也。又《集韻》力讓切,音諒。義同。或作悢。(驚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舉卿切《正韻》居卿切,音京。《說文》馬駭也。《玉篇》駭也。《易·震卦》震驚百里。《詩·大雅》震驚徐方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得之若寵,失之若辱,是謂寵辱若驚。又叶居陽切,音姜。《張籍·祭韓愈詩》月中登高灘,星漢交垂芒。釣車擲長綫,有獲齊驩驚。
【青鸟】1.青色的禽鸟。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翔鶤仰而不逮,况青鸟与黄雀。”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阮籍“咏怀”>》:“青鸟海上游,鸒斯蒿下飞。”刘良注:“青鸟,海鸟也。”唐李白《题元丹丘颍阳山居》诗:“益愿狎青鸟,拂衣栖江濆。”清顾炎武《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》诗之二:“垣外白榆随宿列,树头青鸟候风翻。”冰心《山中杂记·鸟兽不可与同群》:“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,我看最恰当不过。”2.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又西二百二十里,曰三危之山,三青鸟居之。”郭璞注:“
【玉管】。1.玉制的古乐器。用以定律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“竹曰管”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:“《礼乐器记》:‘管,漆竹,长一尺,六孔。’……古以玉作,不但竹也。”《旧唐书·音乐志三》:“律周玉琯,星迴金度。”2.泛指管乐器。北周庾信《赋得鸾台》诗:“九成吹玉琯,百尺上瑶臺。”宋辛弃疾《菩萨蛮·和夏中玉》词:“临风横玉管,声散江天满。”明朱有燉《风月牡丹仙》第一折:“是谁将玉管吹,我这里潜身在花下听。”3.毛笔的美称。隋薛道衡《咏苔纸》:“今来承玉管,布字改银钩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湖赏》:“殷勤玉管传深意,顒望着霜
【新声】1.新作的乐曲;新颖美妙的乐音。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平公説新声。”晋陶潜《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》诗:“清歌散新声,緑酒开芳颜。”唐孟郊《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》:“握中有新声,楚竹人未闻。”元王士熙《李宫人琵琶引》:“新声不用黄金拨,玉指萧萧弄晚凉。”章炳麟《辨诗》:“李延年復依西域《摩訶兜勒》之曲,以造新声二十八解。”2.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。姚华《论文后编》:“诗本乐章,自古辞不入今乐,则变为新声,及其递变,新声又不入乐,宋元而后,悉为徒诗矣。”康有为《与菽园论诗》诗:“新世瑰奇异境生,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