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赫元命,权舆帝文

於赫元命,权舆帝文

诗句读音
权舆帝文平仄: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二十文
拼音: quán yúdìwén
於赫元命平仄:平 仄 平 仄
韵脚:去四十三映
拼音: hèyuánmìng

於赫元命,权舆帝文释义

【权舆】1.起始。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:“今也每食无餘,于嗟乎!不承权舆。”朱熹集传:“权舆,始也。”三国魏曹丕《登城赋》:“孟春之月,惟岁权舆,和风初畅。”清黄宗羲《<淮安戴氏家谱>序》:“武王克商,封微子於宋,七世而曰戴公,此戴姓之权舆也。”2.萌芽;新生。《大戴礼记·诰志》:“於时冰泮发蛰,百草权舆。”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:“今始夏,百穀权舆,阳气胎养之时。”《晋书·戴若思传》:“今天地告始,万物权舆。”参阅清钱大昕《潜研堂集·答问》。3.黄色。参见“权”。

【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都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計切,音諦。《說文》諦也。王天下之號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君也。《白虎通》德合天者稱帝。《書·堯典序》昔在帝堯,聰明文思,光宅天下。《疏》帝者,天之一名,所以名帝。帝者,諦也。言天蕩然無心,忘于物我,公平通遠,舉事審諦,故謂之帝也。五帝道同于此,亦能審諦,故取其名。《呂氏春秋》帝者,天下之所適。王者,天下之所往。《管子·兵法篇》察道者帝,通德者王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。《註》蔡邕曰:上古天子稱皇,其次稱帝。又諡法。《史記·正義》德象天地曰帝。又上帝

【文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分切,音紋。《說文》錯畫也。《玉篇》文章也。《釋名》文者,會集衆綵,以成錦繡。合集衆字,以成辭義,如文繡然也。《易·繫辭》物相雜,故曰文。《周禮·天官·典絲》供其絲纊組文之物。《註》畫繪之事,靑與赤謂之文。《禮·樂記》五色成文而不亂。又《尚書序》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《疏》文,文字也。《說文》序》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。其後形聲相益,卽謂之字。《古今通論》倉頡造書,形立謂之文,聲具謂之字。又《易·乾卦文言疏》文謂文飾。又《易·坤卦

【赫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呼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郝格切,音煂。《說文》火赤貌。《博雅》赤也。《詩·邶風》赫如渥赭。《傳》赫,赤貌。又《詩·大雅》王赫斯怒。《箋》赫,怒意。又《詩·大雅》赫赫炎炎。《傳》赫赫,旱氣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赫赫明明。《傳》赫赫然盛也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陟陞皇之赫戲兮。《註》赫戲,光明貌。又《小爾雅》赫,顯也。《前漢·忠傳》使者所過,威權翕赫。《張九齡詩》兹邦稱貴近,與世常重赫。又《李白詩》烜赫耀旌旗。又《廣韻》赫,發也。又姓。又赫連氏,複姓。又《集韻》虛訝切,音罅。與嚇同。《詩·大雅》反予來赫。

【元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愚袁切,音原。《精薀》天地之大德,所以生生者也。元字从二从人,仁字从人从二。在天爲元,在人爲仁,在人身則爲體之長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長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元,始也。又《廣韻》長也。又大也。《前漢·哀帝紀》夫基事之元命。《註》師古曰:更受天之大命。又首也。《書·益稷》元首明哉。《前漢·班固敘傳》上正元服。《註》師古曰:元,首也。故謂冠爲元服。又本也。《後漢·班固傳》元元本本。又百姓曰元元。《戰國策》制海內,子元元。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《註》古者謂人云善人,因善爲元

【命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病切,鳴去聲。《説文》使也。《書·堯典》乃命羲和。又《玉篇》敎令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文命敷于四海。《傳》言其外布文德敎命。《說命》王言惟作命。《易·泰卦》自邑告命。《增韻》大曰命,小曰令。上出爲命,下稟爲令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命,告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各正性命。《疏》命者,人所稟受。《說卦》窮理盡性,以至于命。《註》命者,生之極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,所謂命也,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,以定命也。《疏》命雖受之天地,短長有本,順理則壽考,逆理則夭折,是以有動作禮義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