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华不夜,向洞天、暖烟回冷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向洞天、暖烟回冷 | 平仄:仄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下平十五青 拼音: 4dòng tiānnuǎn yānhuílěng |
玉华不夜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四十禡 拼音: yù huábù|fǒuyè |
玉华不夜,向洞天、暖烟回冷释义
【洞天】1.道教称神仙的居处,意谓洞中别有天地。后常泛指风景胜地。唐陈子昂《送中岳二三真人序》:“杨仙翁玄默洞天,贾上士幽栖牝谷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似神仙归洞天,空餘下杨柳烟,只闻得鸟雀喧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闵预》:“此尼菴也,幽辟深邃,别有洞天。”郁达夫《题<双龙记胜>》诗之二:“游罢洞天三十六,归来辛苦记初平。”2.谓广大。宋王禹偁《送柴转运赴职序》:“长州吏王某受公之知、探公之道久矣,惜公藴洞天之度,有致君之心。”
【暖烟】烟霭。唐郑谷《曲江春草》诗:“花落江堤簇暖烟,雨餘草色远相连。”
【回】《唐韻》戸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隈切,音洄。《說文》从囗,中象回轉之形。《徐鍇曰》渾天之氣,天地相承。天周地外,隂陽五行,回轉其中也。又《說文》邪也,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回。《禮·禮器》禮飾回,增美質,措則正,施則行。又《正韻》返也。《後漢·蔡邕傳》回途要至,俯仰取容。又《廣韻》違也。《詩·大雅》求福不回。《又》徐方不回。《註》回猶違也,言不違命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昭回于天。《註》昭,明。回,旋也。又屈也。《後漢·盧植傳》可加赦恕申宥回枉。《又》抗議不回。又徘回。《說文》徘徊本作裵回。
【冷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魯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杏切,令上聲。《說文》寒也。从仌,令聲。《六書正譌》別作泠,非。泠乃水名。《南史·齊樂預傳》人笑褚公,至今齒冷。《增韻》淸甚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,字安義。又《唐韻》力鼎切《集韻》朗鼎切,靈上聲。冷,寒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郞丁切,音靈。冷凙。吳人謂冰曰冷凙。令道當作冷道。
【玉华】美的玉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远逝>》:“杖玉华与朱旗兮,垂明月之玄珠。”王逸注:“言己修善弥固,手乃杖执美玉之华,带明月之珠。”隋卢思道《劳生论》:“艳姬美女,委如脱屣;金铣玉华,弃同遗跡。”2.指最美的玉佩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一:“天子嘉之,赐以左佩玉华。”郭璞注:“玉华之佩,佩之精也。”3.指纯洁如玉的白花,多指菊、梅等。三国魏曹植《辩道论》:“琼蕊玉华,不若玉圭之洁也。”唐张贲《和鲁望白菊》:“雪彩冰姿号玉华,寄身多是地仙家。”宋方岳《梦寻梅》诗:“一生烟雨蓬茅底,不梦金貂侍玉华。”4.指道家谓服之可以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寅謝切《正韻》寅射切,耶去聲。日入爲夜,與晝對。《夏小正》時有養夜。《註》猶言永夜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以星分夜,以詔夜士夜禁。《衞宏·漢舊儀》晝漏盡,夜漏起,省中黃門持五夜。《註》晝有朝禺中晡夕,夜有甲乙丙丁戊。漢制,金吾掌宮外,戒非常,惟元夜弛禁,前後各一日,謂之放夜。又宣夜,窺天之器。《蔡邕·釋誨》言天體者有三,一曰周髀,二曰宣夜,三曰渾天。又夜明,祭月之坎。《禮·祭法》夜明,祭月也。又武宿夜,武舞曲名。《禮·祭統》舞莫重於武宿夜。又子夜,晉曲名。《樂府·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