纡缓玉真路,神娥蕙花里

纡缓玉真路,神娥蕙花里

诗句读音
神娥蕙花里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shénéhuìhuālǐ
纡缓玉真路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去十一暮
拼音: yū huǎnyù zhēnlù

纡缓玉真路,神娥蕙花里释义

【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食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乗人切,音晨。《說文》天神,引出萬物者也。《徐曰》申卽引也,天主降氣,以感萬物,故言引出萬物。又《皇極經世》天之神棲乎日,人之神棲乎目。又神明。《書·大禹謨》乃聖乃神。《孔傳》聖無所不通,神妙無方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不測之謂神。《王弼云》神也者,變化之極,妙萬物而爲言,不可以形詰。《孟子》聖而不可知之謂神。又鬼神。陽魂爲神,隂魄爲鬼。氣之伸者爲神,屈者爲鬼。又諡法。《史記》民無能名曰神。又姓。漢騎都尉神矅。又升人切,音伸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神荼副焉。《註》海中神名。神,音

【蕙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桂切,音惠。《玉篇》香草,生下濕地。《爾雅翼》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,一榦數花而香不足者蕙。《南方草木狀》蕙一名薰草。《屈原·離騷》予旣滋蘭之九畹兮,又樹蕙之百畝。又《韻會》通惠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發蘭惠與穹藭。
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

【纡缓】迂回;缓慢。南朝梁锺嵘《诗品》卷下:“思光紆缓诞放,纵有乖文体,然亦捷疾丰饶,差不局促。”明徐渭《白母传论》:“紆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,殆兵家所谓彍弩发机者与?”清昭槤《啸亭续录·褚筠心》:“然性紆缓,多为人所愚。”王西彦《古屋》第二部二:“我看到在那小小的整方的天上,正有一朵灰色的薄云纡缓地浮游而过。”

【玉真】人。南朝梁陶弘景《真灵位业图》:“玉清三元宫……右位,太上玉真保皇道君。”唐张籍《灵都观李道士》诗:“泥灶煮灵液,扫坛朝玉真。”2.特指仙女。唐曹唐《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》诗:“再到天台访玉真,青苔白石已成尘。”清吴伟业《楚云》诗之一:“十二峰头降玉真,楚宫祓禊采兰辰。”3.指杨贵妃。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楼阁玲瓏五云起,其中绰约多仙子。中有一人字玉真,雪肤花貌参差是。”按,一本作“太真”。清吴伟业《古意》诗之五:“君王自有他生约,此去惟应礼玉真。”4.泛指美人。宋晏殊《玉楼春》词:“池塘水緑风微暖,记
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