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笺绢素岂不贵,只嫌局促儿童戏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只嫌局促儿童戏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zhī|zhǐxiánjú cùér tóngxì|hū |
鱼笺绢素岂不贵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yú jiānjuàn sùqǐ|kǎibù|fǒuguì |
鱼笺绢素岂不贵,只嫌局促儿童戏释义
【只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諸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掌氏切,音紙。《說文》語已詞也。《詩·鄘風》母也天只,不諒人只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諸侯歸晉之德只。又《詩·王風》其樂只且。《箋》言其自樂此而已。又《小雅》樂只君子。《箋》只之言是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有只好仁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章移切《韻會》支移切,音支。《廣韻》專辭。又《五音集韻》之日切,音質。本之爾切,無質音,今讀若質,俗音新增。又《韻會小補》章忍切,音軫,引集韻云:只通作軹,莊子大宗師,而奚來爲軹。○按《集韻》軹註,無只通作軹之明文,雖字義相同,實非一字,《韻
【嫌】《廣韻》戸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賢兼切《正韻》胡兼切,協平聲。《說文》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所以定親疎,决嫌疑也。《又》禮不諱嫌名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帝曰:將軍何嫌何疑,而有懼意。《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秦王謂尉遲敬德曰:丈夫意氣相期,勿以小嫌介意。 《集韻》或作慊。
【局促】,不宽敞。三国魏阮籍《元父赋》:“其城郭卑小局促。”宋司马光《王书记以诗相示感遇》诗:“樊笼厌局促,野性那能驯?”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,就是觉着简陋,局促;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。”2.形容见识、心胸或作品的意境狭隘。《文选·傅毅<舞赋>》:“嘉《关雎》之不淫兮,哀《蟋蟀》之局促。”李善注:“局促,小见之貌。”南朝梁钟嵘《诗品》卷下:“思光紆缓诞放,纵有乖文体,然亦捷疾丰饶,差不局促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七:“説下学工夫要多也好,但只理会下学也局促了,须事事理会过。”宋罗大
【儿童】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,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。《列子·仲尼》:“闻儿童謡曰:‘立我蒸民,莫匪尔极。’”唐杜甫《羌村》诗之三:“兵革既未息,儿童尽东征。”清金人瑞《下车行》:“儿童合掌妇女拜,三年有成我能謳。”巴金《探索集·访问广岛》:“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,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。”
【戏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香義切《正韻》許義切,希去聲。《說文》三軍之偏也。一曰兵也。又《廣韻》戲弄也。《禮·坊記》閨門之內,戲而不歎。《註》戲謂孺子言笑者。又謔也。《詩·衞風》善戲謔兮。又嬉也。又姓。《魏志》穎川戲志才。又《廣韻》古文呼字。註詳口部五畫。又《廣韻》許羈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宜切,音羲。《集韻》嗚戲,歎辭。○按《廣韻》旣入虞韻,云古文呼字,又入支韻。亦訓歎辭,則戲字二音,本皆可讀。《正字通》云:詩於戲卽嗚呼,歎辭也或嘉美,或悲傷。末代文士輒爲體例,若哀誄祭文,卽爲嗚呼,封拜冊命,卽爲
【鱼笺】牋”。1.鱼子笺的简称。唐王勃《七夕赋》:“握犀管,展鱼笺。”五代和凝《何满子》词:“写得鱼牋无限,其如花锁春暉。”宋晏几道《燕归梁》词:“衷肠事,鱼牋字,情绪年年相似。”《剪灯馀话·连理树记》:“鸳枕且酬交颈愿,鱼笺莫赋断肠词。”参见“鱼子牋”。2.代称书信。元任昱《寨儿令·书所见》曲:“碧波深不寄鱼笺,翠衾寒犹带龙涎。”明屠隆《綵毫记·湘娥思忆》:“水緑湘江渺,纵有鱼笺难寄。”
【绢素】未曾染色的白绢。唐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詔谓将军拂绢素,意匠惨淡经营中。”《新唐书·裴行俭传》:“行俭工草隶,名家。帝尝以绢素詔写《文选》。”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