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今五六年,见日常差池
于今五六年,见日常差池释义
【见】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甸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經電切,堅去聲。《說文》視也。从目从儿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《疏》德被天下,爲萬物所瞻覩。《書·立政》灼見三有俊心。《禮·王制》問百年者就見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,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註》此六禮者,以諸侯見王爲義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舜擇吉月日,見四嶽、諸牧、班瑞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未得省見。《註》言不爲所拔識也。又《通鑑》漢武帝元光五年,張湯、趙禹定律令,務在深文,作見知法。詳矢部知字註
【日常】1.指太阳永恒存在。《宋史·乐志十四》:“乾健坤顺,羣生首资。日常月升,四时叶熙。”2.平日;平时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菩萨蛮》:“可常是个有德行和尚,日常山门也不出,只在佛前看经。”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“许宣日常一毛不拔,今日坏得些钱钞,便要我替他讨老小?”丁玲《田家冲》二:“幺妹架起了许多幻想,这些幻想的根据,又紧紧贴着她日常生活和一些不伦的神怪故事上。”
【差池】1.差错。唐韩愈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诗:“每旬遗书我,竟岁无差池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令爱嫁事小人,已至三载,不曾有半些儿差池。”鲁迅《华盖集·我的“籍”和“系”》:“如果论史,就赞几句孔明,骂一通秦桧,这些是非也早已论定,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差池。”2.意外。唐李端《古别离》诗之一:“与君桂阳别,令君岳阳待。后事忽差池,前期日空在。”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二幕:“万一有什么差池,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。”犹差劲,不行。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二六章:“韩培生笑说:‘老年人就是差池喀,生宝他爹也扯腿。’”犹参差。不
【于今】1.至今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先王有服,恪谨天命,兹犹不常寧,不常厥邑,于今五邦。”三国魏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大魏之兴,于今二十有四年矣。”唐裴谐《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》:“一从天宝王维死,于今始遇修夫子。”2.如今,现在。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于今创痍未瘳,噲又面諛,欲摇动天下。”唐元稹《谕宝》诗:“于今尽凡耳,不为君陈説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曾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。”1.至今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不穀即位,於今五年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死伪》:“寡君寝疾,於今三月
【六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竹切《正韻》盧谷切,音陸。《說文》易之數,隂變于六,正于八。《玉篇》數也。《增韻》三兩爲六,老隂數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文五年》楚人滅六。《史記·黥布傳》布者,六人也。《註》索隱曰:地理志,廬江有六縣。蘇林曰:今爲六安也。又叶錄直切,音近力。《前漢·西域敘傳》總統城郭,三十有六。修奉朝貢,各以其職。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