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倔咽喉地,骈臻水陆兼

郁倔咽喉地,骈臻水陆兼

诗句读音
骈臻水陆兼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五添
拼音: pián zhēnshuǐ lùjiān
郁倔咽喉地平仄:仄 平 平 平
韵脚:去六至
拼音: yù juèyān hóudì|de

郁倔咽喉地,骈臻水陆兼释义

【骈臻】,一并到来。宋秦观《代回吕吏部启》:“既承召节,仍属嘉辰,宜戩穀之駢臻,顾颂言而何既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重贬》:“相公既逭三尺,朝云又添一丁,二喜駢臻,一门胥庆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建天京于金陵论》:“地则五方杂处,市则百货駢臻,人物不为不丰盈矣。”典

【水陆】与陆路。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水陆所凑,兼六合而交会焉。”唐刘禹锡《代窦中丞谢上表》:“伏以道途遐阻,水陆縈紆。”鄢国培《巴山月》第一章一:“南京失守,日本人兵分两路,向武汉水陆并进。”2.水上与陆地。南朝宋鲍照《灵丘竹赋》:“每冠名於华戎,将擅奇於水陆。”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王摶风初举,建旟上地,庇民立政,时雨滂流,下识亷耻,仁加水陆,移风易俗,自齐变鲁,此王之功也。”《隋书·南蛮传论》:“水陆可居,咸为郡县。”宋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”3.水旱作物。亦指水田与旱田。《隋书·东

【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堅嫌切《正韻》古嫌切,音縑。《說文》幷也。从手禾。兼持二禾也。《徐曰》會意。秉持一禾,兼持二禾。可兼持者,莫若禾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縣宰缺者,數年守兼。《註》師古曰:不拜正官,令人守兼也。又姓。《韻會》衞公子兼之後。

【郁倔】,盘踞。唐刘禹锡《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》:“鬱倔咽喉地,駢闐水陆兼。”倔,一本作“屈”。汉

【咽喉】喉的并称。《后汉书·霍谞传》:“譬犹疗飢於附子,止渴於酖毒,未入肠胃,已絶咽喉,岂可为哉!”唐姚合《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》诗:“永昼吟不休,咽喉乾无声。”洪深《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》六:“咽喉的外围肌筋在发音时应是极度紧张的。”2.喻指扼要之处或关键部门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韩,天下之咽喉;魏,天下之胸腹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洛阳有武库、敖仓,当关口,天下咽喉。”宋陈亮《酌古论·先主》:“夷陵者,荆州之咽喉也。”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一章第三节:“因此,它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

【地】〔古文〕埊埅嶳《廣韻》徒四切《集韻》大計切《韻會》徒二切《正韻》徒利切,音弟。《說文》元氣初分,重濁隂爲地,萬物所列也。《白虎通》地者,易也。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。《釋名》地,底也,其體底下,載萬物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坤爲地。《內經》岐伯曰:地爲人之下,太虛之中。黃帝曰:馮乎。曰:大氣舉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土訓掌道地圖,以詔地事,道地慝,以辨地物,而原其生,以詔地求。《博物志》地以名山爲輔佐,石爲之骨,川爲之脈,艸木爲之毛,土爲之肉。又第也,但也。《前漢·丙吉傳》西曹地忍之。又叶徒何切,音沱。《屈原·橘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