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力到行草,妙合晋人样
余力到行草,妙合晋人样释义
【妙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彌笑切,音廟。神妙也。《易·說卦》神也者,妙萬物而爲言者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衆妙之門。《莊子·寓言篇》自吾聞子之言,九年而大妙。《劉劭人物志》尤妙之人,含精于內,外無飾姿。又少年也。《杜甫詩》明公獨妙年。又纖媚也。《前漢·李夫人傳》妙麗善舞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弭沼切。與眇通。嫽妙,女貌。《漢·三老袁君》朕以妙身,襲表繼業。 別作玅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繫辭》神也者,妙萬物而爲言者也。〕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。 考證:〔《易·繫辭》神也者,妙萬物而爲言者也。〕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
【合】《唐韻》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曷閤切《正韻》胡閣切,音盒。《說文》合口也。又《玉篇》同也。《易·乾卦》保合太和。《詩·小雅》妻子好合。又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天作之合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蘗麴鹽豉千合。《註》師古曰:蘗麴以斤石稱之,輕重齊則爲合。鹽豉以斗斛量之,多少等亦爲合。合者,相配耦之言耳。又會也。《禮·王制》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。《註》合,會也。又聚也。《論語》始有曰:苟合矣。《註》合,聚也。又答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旣合而來奔。《註》合,答也。又閉也。《前漢·兒寬傳》封禪告成,合祛于天地神明。《註》李奇曰
【晋】《正字通》俗字。(晉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卽刃切。《說文》作,進也,日出萬物進也。《類篇》隸省作晉。《易·晉卦》晉,進也。《疏》以今釋古,古之晉字,卽以進長爲義。《又》明出地上晉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》王晉大圭。《疏》晉,插也。又《周禮·夏官·田僕》凡田,王提馬而走,諸侯晉大夫馳。《註》晉,猶抑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鼓人》以晉鼓鼓金奏。《註》晉鼓長六尺六寸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廬人》凡爲殳,去一以爲晉圍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晉謂矛戟下銅鐏也。《釋文》晉如字。又國名。《詩·唐風譜》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,
【人样】1.指正常人所应有的品行、能力、仪表等。叶圣陶《夜》:“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,和和爱爱互相对待,我更喜欢,因为这样才象人样儿。”郑万隆《年轻的朋友们》十五:“你这样还能混出个人样儿吗?”《花城》1982年第2期:“他不务正,连个人样也没有。”2.特指人的外表相貌。赵树理《登记》:“老婆说:‘人样儿满说得过去,不过听说她声名不正!’”张枚同程琪《拉骆驼的女人》一:“小伙子人样儿精悍,脑瓜子透灵。”
【余力】的力量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行有餘力,则以学文。”邢昺疏:“能行已上诸事,仍有閒暇餘力,则可以学先王之遗文。”宋梅尧臣《送楚屯田知扶沟》诗:“政治有餘力,归来辞赋工。”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二幕:“这几年来的情形,大家也是不大好,哪个还有余力来帮助别人呢!”2.残存的力量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以残年餘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”
【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,音倒。《爾雅·釋詁》到,至也。《疏》到者,自遠而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靡國不到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。
【行草】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。宋苏轼《郭熙画秋山平远》诗:“为君纸尾作行草,烱如嵩洛浮秋光。”明赵宧光《金石林绪论》:“行草,如二王帖中稍纵体,孙过庭《书谱》之类皆是也。”陈衍《元诗纪事·沉贵》:“﹝温日观﹞酒酣兴发,以手泼墨,然后挥笔,迅于行草,收拾散落,顷刻而就。”2.行书与草书的并称。唐张怀瓘《六体书论》:“子敬不能纯一,或行草杂糅,便者则为神会之间,其锋不可当也。”宋陆游《作字》诗:“整整复斜斜,翩如风际鸦。书成半行草,眼倦正昏花。”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·原书》:“由秦分而变汉分,自汉分而变真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