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烈光彤史,追荣备母仪
余烈光彤史,追荣备母仪释义
【追荣】荣。《北齐书·杨愔传》:“追荣之盛,古今未之有也。”唐元稹《赠乌重胤父承玭等制诰》:“永锡追荣,用章彝训。”明太祖《祖永嘉郡公诰》:“今朕褒赏功臣,焕扬礼典,追荣颁宠,爵及先世。”
【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平祕切,音避。成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凡樂成則告備。又咸也,副也。《書·周官》官不必備惟其人。又先具以待用也。《書·說命》惟事事,乃其有備,有備無患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凡分至啓閉,必書雲物,爲備故也。又足也。《易·繫辭》易之爲書也,廣大悉備。又《禮·祭統》福者,備也。備者,百順之名也。無所不順者之謂備。又盡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季秋之月,乃命冢宰,農事備收。又長兵曰備。《左傳·昭二十一年》用少莫如齊致死,齊致死莫如去備。又搔也。《周禮·秋官》冥氏若得其獸,則獻其皮革齒須備。《註》
【母仪】人母的仪范。多用于皇后。《<古列女传>小序》:“惟若母仪,贤圣有智,行为仪表,言则中义。”唐杜牧《杜秋娘》诗:“﹝竇姬﹞误置代籍中,两朝尊母仪。”明张煌言《建夷宫词》之八:“掖庭犹説册閼氏,妙选孀闺作母仪。”2.指作母亲的仪范。唐赵璘《因话录·宫》卷一:“﹝贞懿皇后﹞母仪万国,化洽六宫。”宋司马光《论后妃封赠札子》:“皇后敌体至尊,母仪四海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》:“淑德、懿德……盖未尝正位中宫,母仪天下,配饗之礼,诚为未允。”3.为母之道。唐王维《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》:“妇道允谐,母仪俱
【余烈】犹馀威。宋欧阳修《秋声赋》:“其所以摧败零落者,乃其一气之餘烈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斯巴达之魂》:“亚里士多德者,昔身受迅雷,以霽神怒之贤王,而其餘烈,乃不能致一士之战死,咄咄不可解。”亦指残留的影响。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臣闻尧遭鸿水,使禹治之,未闻禹之有水也。若汤之旱,则桀之餘烈也。”2.遗留下来的功绩、功业。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及至始皇,奋六世之餘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。”宋王安石《答韶州张殿丞书》:“不能推扬先人之绪功餘烈,使人人得闻知之。”清顾炎武《禹陵》诗:“餘烈犹於越,分封并杞鄫。
【光】〔古文〕炗《唐韻》古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姑黃切,廣平聲。《說文》从火在人上。本作灮,今作光。《徐曰》光明意也。《易·需卦》有孚光亨。《程傳》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。《正韻》輝光,明耀華彩也。又《集韻》太歲在辛曰重光。又諡法,能紹前業曰光。又姓。《廣韻》田光後,秦末子孫避地,以光爲氏。晉有光逸。又《集韻》古曠切,廣去聲。飾色也。或作。
【彤史】宫中女官名。掌记宫闱起居等事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二》:“彤史二人,正六品。”清毛奇龄《胜朝彤史拾遗记》卷一:“彤史者,后宫女官名也。其制,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,使之记宫闈起居及内庭燕褻之事,用示劝戒。”2.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。《晋书·后妃传序》:“永言彤史,大练之范逾微;缅视青蒲,脱珥之猷替矣。”唐沉佺期《章怀太子靖妃挽词》诗:“彤史佳声载,青宫懿范留。”宋苏轼《元祐三年春贴子词·<皇太后阁>之五》:“彤史年来不絶书,三朝德化妇承姑。”明张居正《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》:“蚤膺符命,叶元云之徵;兼苞艺文,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