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楼唤醒千年梦,碧桃枝上金鸡鸣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玉楼唤醒千年梦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yù lóuhuàn xǐngqiān niánmèng |
碧桃枝上金鸡鸣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bì táozhī|qíshàng|shǎngjīn jīmíng |
玉楼唤醒千年梦,碧桃枝上金鸡鸣释义
【玉楼】1.华丽的楼。唐宗楚客《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》:“玉楼银榜枕严城,翠盖红旂列禁营。”宋辛弃疾《苏武慢·雪》词:“歌竹传觴,探梅得句,人在玉楼。”明叶宪祖《素梅玉蟾》第二折:“玉楼深锁薄情种,清夜悠悠谁共。”清纳兰性德《菩萨鬘》词:“春云吹散湘帘雨,絮粘蝴蝶飞还住。人在玉楼中,楼高四面风。”2.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。《十洲记·昆仑》:“天墉城,面方千里,城上安金臺五所,玉楼十二所。”前蜀杜光庭《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》:“洞里之玉楼金闕,尘俗难窥。”宋张耒《岁暮福昌怀古》诗:“天上玉楼终恍惚,人间遗事已埃尘
【唤醒】叫醒。常用作比喻,有使之觉醒意。宋苏轼《东坡志林·梦中作祭春牛文》:“吏微笑曰:‘此两句復当有怒者。’旁一吏云:‘不妨,此是唤醒他。’”宋真山民《春游和胡叔芳韵》:“棠醉风扶起,柳眠鶯唤醒。”元杨维桢《明皇按乐图》诗:“海棠花妖睡初著,唤醒一声红芍药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佟觭角》:“谁能唤醒其良心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今日被先生唤醒,我们实在惭愧,感激的很。”陶行知《第二年的晓庄》:“我们深信戏剧有唤醒农民的力量。”
【千年】时间久远。晋陶渊明《挽歌诗》:“幽室一已闭,千年不復朝。”南朝梁沉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盖百代之仪表,千年之领袖。”唐卢照邻《中和乐章·歌登封》:“山称万岁,河庆千年。”毛泽东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词:“往事越千年,魏武挥鞭。”汉
【梦】俗夢字。(夢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鳳切《正韻》蒙弄切,蒙去聲。覺之對,寐中所見事形也。《書·說命》夢帝賚子良弼。《詩·小雅》乃占我夢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,一正夢、二噩夢、三思夢、四寤夢、五喜夢、六懼夢。《又》大卜掌三夢之法,一致夢、二觭夢,《註》奇怪之夢、三咸陟。《註》升也,進也,無思慮而有其夢。一作咸夢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昔者莊周夢爲蝴蝶,栩栩然胡蝶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《張子正蒙》夢形閉而氣專于內,夢所以緣舊于習心,飢夢取,飽夢與。又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雲土夢作。又《司馬
【碧桃】1.桃树的一种。花重瓣,不结实,供观赏和药用。一名千叶桃。唐郎士元《听邻家吹笙》诗:“重门深锁无寻处,疑有碧桃千树花。”明顾起元《客座赘语·花木》:“碧桃有深红者,粉红者,白者,而粉红之娇艷尤为夐絶。”清孙枝蔚《别眄柯园》诗:“银杏百年树,碧桃千朵花。”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7期:“红白相间的双色碧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。”2.桃实的一种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果一·桃》:“其实有红桃、緋桃、碧桃、緗桃、白桃、乌桃、金桃、银桃、臙脂桃,皆以色名者也。”3.古诗文中多特指传说中西王母给汉武帝的仙桃。唐许浑《故洛
【枝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章移切《正韻》旨而切,音支。《說文》木別生條也。《徐曰》自本而分,故曰別生。《廣韻》枝柯也。《左傳·隱八年》疏枝布葉分。又散也。《易·下繫》中心疑者其辭枝。又與支通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左傳作本枝。又支持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將懾服,莫敢枝梧。《瓚曰》小柱爲枝,斜柱爲梧。又干支亦作幹枝。《博雅》甲乙爲幹。幹者,日之神也。寅卯爲枝。枝者,月之靈也。又手節曰枝。《孟子》爲長者折枝。《趙岐註》折枝,按摩手節也。又《管子·度地篇》水別于他水,入于大水及海者,命曰枝水。又枝江,縣名。《前漢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【金鸡】传说中的一种神鸡。《神异经·东荒经》:“盖扶桑山有玉鸡,玉鸡鸣则金鸡鸣,金鸡鸣则石鸡鸣,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,潮水应之矣。”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。唐韩愈《桃源图》诗:“夜半金鸡啁哳鸣,火轮飞出客心惊。”《白雪遗音·九连环·五更》:“金鸡报晓咿呀哟,五更噯。”2.一种金首鸡形。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八引《三国典略》:“齐长广王湛即皇帝位,於南宫大赦,改元。其日将赦,库令於殿门外建金鸡。宋孝王不识其义,问於元禄大夫司马膺之:‘赦建金鸡,其义何也?’膺之曰:‘案《海中星占》曰:天鸡星动,当有
【鸣】《唐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明。《說文》鳥聲也。《玉篇》聲相命也,嘷也。《詩·大雅》鳳凰鳴矣,于彼高岡。又獸亦曰鳴。《易·說卦傳》其於馬也爲善鳴。又《增韻》凡出聲皆曰鳴。《禮·學記》叩之以小,則小鳴。叩之以大,則大鳴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子以堅白鳴。又鳥名。《山海經》弇州山有五彩之鳥,仰天鳴,名曰鳴鳥。《書·召誥》我則鳴鳥不聞。《音義》馬云:鳴鳥,謂鳳凰也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病切,音命。鳥相呼也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山雞晨羣,野雉朝雊。求偶鳴子,悲號長嘯。《註》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