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迷终浅见,达者智高深

愚迷终浅见,达者智高深

诗句读音
愚迷终浅见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yú mízhōngqiǎn jiàn
达者智高深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dázhě4gāo shēn

愚迷终浅见,达者智高深释义

【愚迷】1.愚昧而执迷不悟。《隋书·艺术传·庾质》:“臣实愚迷,犹执前见,陛下若亲动万乘,糜费实多。”元范康《竹叶舟》第二折:“道兄,我看世俗之人,贪嗔爱慾,如青蝇之嗜血,似羣蚁之慕羶,只利趋前,竟忘溺死,好愚迷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八九回:“汝兄愚迷,汝当諫之。”2.指愚昧迷惘之人。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九年》:“遂使愚迷妄求功德,不惮科禁,轻犯宪章。”元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一折:“问是非海内,人我丛中,将那不晓事的愚迷劝。”3.愚弄迷惑。清方苞《书<太史公自序>后》:“乃重为方士所愚迷。”

【终】〔古文〕夊《廣韻》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戎切,音螽。《說文》絿絲也。又《玉篇》極也,窮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盡也。《易·繫辭》《易》之爲書也,原始要終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愼厥終,惟其始。《詩·大雅》高朗令終。又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。履端于始,舉正于中,歸餘于終。《疏》歸其餘,分置于終末。言於終末乃置閏也。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謂一終,一星終也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月在壬曰終。又《前漢·法志》地方一里爲井,井十爲通,通十爲成,成方十里,成十爲終。又姓。《左傳·定四年

【浅见】谓见识短浅。亦指见识短浅者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论》:“书缺有间矣,其軼乃时时见於他説,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:“水陆路殊,径復不同,浅见未闻,非所详究,不能不聊述闻见,以誌差违也。”宋苏轼《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》:“小人浅见,只为朝廷惜钱,不为君父惜民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三回:“贤弟休如此浅见。”郭沫若《集外·七请》:“但我也不如一般浅见的人一样,人云亦云地便说口号标语诗是罪大恶极。”2.短浅的见识。《晋书·忠义传·王豹》:“敢以浅见,陈写愚情。”明何景明《何

【达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他計切,音替。《字林》足滑也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其妙聲則淸靜厭瘱,順敘达。《註》达,滑也。又《集韻》他達切,音闥。與同。《博雅》逃也。一曰行不相遇。又陁葛切,音達。與達同。通也。一曰迭也。 俗作迖、迏,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王褒·洞簫賦》其妙聲,則淸靜厭瘱,順敘达。〕 謹照原文瘱改瘱。 考證:〔《王褒·洞簫賦》其妙聲,則淸靜厭瘱,順敘达。〕 謹照原文瘱改瘱。

【者】《廣韻》章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止野切,音赭。《說文》別事詞也。从白聲。,古文旅字。《韻會》今作者。《玉篇》語助也。《增韻》又卽物之辭,如彼者,如此者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長也。又《增韻》又此也。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。今俗多用這字,這乃魚戰切,迎也。又《韻補》叶掌與切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人迹所至,無不臣者。《註》索隱曰:者,協音渚。《楚辭·九歌》搴芳洲兮杜若,將以遺乎遠者。時不可以驟得,聊逍遙兮容與。《韻會》者,古文渚字,故从旅聲。後人以者添水作渚,以別者也之者,故者但爲語助。又叶阻可切。《繆襲·挽

【智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知義切,音置。同。或作智。《說文》識詞也。从白从亏从知。○按經典相承作智。《釋名》智,知也。無所不知也。《孟子》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知而有所合謂之智。○按經典或通用知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晉有智伯。

【高深】1.指高度与深度。《文选·卢谌<赠刘琨>诗》:“每凭山海,庶覿高深。”李善注:“李斯上书曰:‘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成其深。’”宋陈鹄《耆旧续闻》卷四:“子长谓‘上会稽,探禹穴’,言极其高深也。探者,取极深之义。”清沉大成《<九章>解》:“以句股中容方容圜,求山水之高深,城涂之广远。”2.高的和深的。指高山和江海。《文选·谢朓<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>诗》:“结构何迢遰,旷望极高深。”李善注:“高深,谓江山也。”吕延济注:“言远尽见江山也。”3.指山峰与山谷。唐萧颖士《游马耳山》诗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