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帆十幅顺风行,卧听随船白浪声

云帆十幅顺风行,卧听随船白浪声

诗句读音
卧听随船白浪声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wòtīng suíchuánbái làngshēng
云帆十幅顺风行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一唐
拼音: yún fānshífúshùn fēngháng|xíng

云帆十幅顺风行,卧听随船白浪声释义

【卧】《唐韻》吾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吾貨切《正韻》五箇切,音餓。《說文》休也。从人臣,取其伏也,人臣事君俯僂也。《長箋》因休義借寐也。《廣韻》寢也。《釋名》化也,精氣變化,不與覺時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魏文侯問於子夏曰:吾端冕而聽古樂,則唯恐臥。又《韻會》寢室曰臥。《後漢·宦者傳論》乃以張卿爲大謁者,出入臥內。又息也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臥名利者寫生危。《註》息其名利之心,則無危生之累也。

【听随】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六:“先生虽然没有教我们的体操,但是听随我们自己学习。”

【船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食川切,音膞。《說文》舟也。《世本》共鼓貨狄作船,黃帝臣。《揚子·方言》舟,自關而西謂之船。《釋名》船,循也,循水而行也。《史記·淮隂侯傳》信乃益爲疑兵,陳船欲渡臨晉。《註》索隱曰:劉氏云:陳船,地名,在舊關之西,今之朝邑,非也。案京兆有船司空縣,不名陳船。陳船者,陳列船艘,欲渡河也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戈船掩乎江湖。又《正字通》皮船,明少保戚繼光濟水法,用生牛馬皮,竹木緣之如箱形,火乾,再用竿繫助之,以浮水。一皮船可乗一人,兩皮船合縫,可乗三人。又《韻會》衣領曰船。《正字通》俗以船爲

【白浪】涛。唐李白《司马将军歌》:“扬兵习战张虎旗,江中白浪如银屋。”宋陆游《夜宿阳山矶》诗:“白浪如山泼入船,家人惊怖篙师舞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○六:“西来白浪打旌旗,万舶安危总未知。”毛泽东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词:“大雨落幽燕,白浪滔天。”

【声】《字彙》同。《正字通》俗聲字。(聲)〔古文〕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盈切《正韻》書征切,聖平聲。《說文》音也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傳》聲謂五聲,宮商角徵羽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之月,止聲色。《註》聲謂樂也。又凡響曰聲。《張載·正蒙》聲者,形氣相軋而成。兩氣者,谷響雷聲之類。兩形者,桴鼓叩擊之類。形軋氣,羽扇敲矢之類。氣軋形,人聲笙簧之類。皆物感之良能,人習而不察耳。《韻會》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。又聲敎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曁聲敎,訖于四海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樹之風

【云帆】亦作“云颿”。1.白色的船帆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然后方餘皇,连舼舟,张云帆,施蜺幬。”唐李白《行路难》诗之一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清陈玉树《乙未夏拟李义山重有感》诗:“新开驛路金为埒,高挂云帆铁作舟。”2.借指船。唐杜甫《后出塞》诗之四:“云帆转辽海,粳稻来东吴。”宋叶梦得《贺新郎》词:“万里云帆何时到,送孤鸿、目断千山阻。”清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楹联賸语》:“望断黔阳,可怜万里云颿,依然将母;魂消白下,共惜半年风鹤,了却孤臣。”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
【顺风】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”唐韩偓《失鹤》诗:“碧落顺风初得志,故巢因雨却闻腥。”管桦《女民警》:“因为顺风,车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驰。”2.指与行进方向一致的风。汉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翼乎如鸿毛遇顺风,沛乎若巨鱼纵大壑。”宋洪迈《夷坚支志丁·南康神惠庙碑》:“王顾曰:‘今日风色何如?’对曰:‘顺风也。’”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四:“先大夫言:小车俗名二把手,遇顺风,有以布为帆者。”3.比喻顺从风俗;顺应时尚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惜贤>》:“默顺风以偃仰兮,尚由由而进之。”王逸注
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