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髻飘萧绿,花颜旖旎红
云髻飘萧绿,花颜旖旎红释义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旖】《廣韻》於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宜切,音漪。《說文》旗旖,施也。又《廣韻》於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隱綺切,音倚。旖旎,旌旗從風貌。詳旎字註。又《集韻》於義切,音陭。義同。
【旎】《唐韻》女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乃倚切,音柅。旖旎,旌旗從風貌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旖旎從風。《註》旖旎,阿那也。《前漢·揚雄甘泉賦》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。《註》旖旎,旒襂之形也。又《前漢·揚雄傳》乗雲蜺之旖旎兮。《註》旖旎,雲貌。又《楚辭·九辯》紛旖旎乎都房。《註》旖旎,盛貌。又《集韻》女夷切,音尼。又乃可切,音娜。或作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囊何切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拔搴芝兮,列樹芋荷。橘柚萎枯兮,苦李旖旎。襂字原从方从參作。
【云髻】的发髻。《文选·曹植<洛神赋>》:“云髻峩峩,脩眉联娟。”李善注:“峩峩,高如云也。”元乔吉《扬州梦》第二折:“高插鸞釵云髻耸,巧画娥眉翠黛浓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九回:“﹝黛玉﹞头上挽着随常云髻,簪上一枝赤金扁簪,别无花朵。”苏曼殊《东居杂诗》之十三:“酡颜欲语娇无力,云髻新簪白玉花。”2.借指美女。宋梅尧臣《饮刘厚甫舍人家》诗:“每出一物玩,必观众宾酌。又令三云髻,行酒何婥约。”3.喻盘旋的山路。唐陆龟蒙《奉和袭美茶具十咏·茶坞》:“茗地曲隈回,野行多繚绕……遥盘云髻慢,乱簇香篝小。”
【飘萧】稀疏貌。唐杜甫《义鹘行》:“飘萧觉素髮,凛欲衝儒冠。”明邵璨《香囊记·庆寿》:“素髮飘萧,朱颜委谢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金缕曲·西溟言别赋赠》词:“一事伤心君落魄,两鬢飘萧未遇。”2.零落飘坠貌。前蜀贯休《古塞下曲》之六:“榆叶飘萧尽,关防烽寨重。”金元好问《乙卯十一月往镇州》诗:“野阴时滉朗,冷雨只飘萧。”3.飞扬貌。唐白居易《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》:“下声乍坠石沉重,高声忽举云飘萧。”宋苏辙《巫山庙》诗:“採兰为飱蕙为肴,玉缶荐芰香飘萧。”清黄景仁《发一宿庵》诗:“飘萧洞气成飞雨,冥漠丹根护紫泥。”4.飘逸潇
【绿】《廣韻》力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玉切,音錄。《說文》帛靑黃色也。《釋名》綠,瀏也。荆泉之水於上視之,瀏然綠色,此似之也。《詩·邶風》綠兮衣兮。《博》綠,閒色。又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傳》綠,王芻也。《釋文》爾雅作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