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气苍茫自羁旅,烟波飘荡几惸鳏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云气苍茫自羁旅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yún qìcāng mángzìjī lǚ |
烟波飘荡几惸鳏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yān bōpiāo dàng1|3qióng guān |
云气苍茫自羁旅,烟波飘荡几惸鳏释义
【云气】1.云雾,雾气。《管子·水地》:“龙生於水……欲尚则凌於云气,欲下则入於深泉。”汉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虎啸而谷风冽,龙兴而致云气。”宋陈与义《出山道中》诗:“雨歇澹春晓,云气山腰流。”徐迟《狂欢之夜》:“万顷良田伸展着,无边无际,直到氲氤的云气把地平线模糊了。”2.道家语。指人体内的秽浊之气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五三:“﹝藏形匿影之术﹞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……毕,便九嚥,止;闭目,云气豁除,便服灵飞玉符。修之一年,形常隐空。”
【苍茫】无边的样子。晋潘岳《哀永逝文》:“视天日兮苍茫,面邑里兮萧散。”唐杨炯《登秘书省阁诗》序:“林野苍茫,青天高而九州迥。”明沉鲸《双珠记·月下相逢》:“猿啸暮天长,景色凄凉,盘迴百里路苍茫。”刘白羽《日出》:“人们不难想象,那雄浑的天穹,苍茫的大海,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,升起第一线曙光,燃起第一支火炬,这该是何等壮观。”2.模糊不清的样子。南朝梁沉约《夕行闻夜鹤》诗:“海上多云雾,苍茫失洲屿。”唐王昌龄《沙苑南渡头》诗:“蓬隔苍茫雨,波连演漾田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张鸿渐》:“悵立少时,闻村犬鸣吠,苍茫中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【羁旅】旅”。1.寄居异乡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齐侯使敬仲为卿,辞曰:‘羇旅之臣……敢辱高位?’”杜预注:“羇,寄;旅,客也。”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:“羈旅之臣,幸得免负担,君之惠也。”唐韩愈《又与柳中丞书》:“夫远徵军士,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,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。”宋陆游《六言》诗之四:“壮岁京华羈旅,暮年湖海清狂。”2.指客居异乡的人。《周礼·地官·遗人》:“野鄙之委积,以待羇旅。”郑玄注:“羇旅,过行寄止者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涉务》:“江南朝士,因晋中兴,南渡江,卒为羈旅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太安二
【烟波】亦作“烟波”。1.指烟雾苍茫的水面。隋江总《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》诗:“雾开楼闕近,日迥烟波长。”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怨怒》:“淇水烟波,半含春色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赐环》:“回首烟波,鳞鳞细翦残雪。”孙犁《白洋淀纪事·荷花淀》:“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,箭一样飞去了,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。”2.指避世隐居的江湖。唐黄滔《水殿赋》:“城苑兴阑,烟波思起。”宋梅尧臣《送江阴王判官》诗:“谁知坐卧间,思及烟波里。”清曹寅《引镜谢客》诗:“烟波情亦淡,尘海路常紆。”3.比喻文章波澜起伏。侯方域
【飘荡】亦作“飘盪”。1.在空中随风摆动。南朝梁吴均《梅花落》诗:“独有梅花落,飘荡不依枝。”《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十三·杨白花》:“阳春二三月,杨柳齐作花。春风一夜入闺闥,杨花飘荡落南家。”巴金《秋》四:“但是那温柔的,比任何琴弦所能发出的还更温柔的声音至今还在他的耳边飘荡。”柳青《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》:“从北京广播电台发出的音乐,就在暮色苍茫中悠扬嘹亮地飘荡开来。”2.在水面上随波浮动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鲍勋传》:“往年龙舟飘荡,隔在南岸,圣躬蹈危,臣下破胆。”3.指被水冲走。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四回:“﹝智伯
【几】《唐韻》居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履切《正韻》居里切,寄上聲。《說文》踞几也。《徐曰》人所凭坐也。《詩·大雅》或肆之筵,或授之几。《周禮·春官》五几,玉几,雕几,彤几,漆几,素几。《劉歆·西京雜記》漢制,天子玉几,冬加綈錦其上,謂之綈几。凡公侯皆竹木几,冬則細爲橐以馮之。《玉篇》案也。亦作机。《左傳·昭五年》設机而不倚。又几几,安重貌。《詩·豳風》赤舄几几。(幾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希切,音機。《說文》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幾者,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兢兢業業,一日二日萬幾。《傳
【惸鳏】鰥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