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散天高秋月明,东家少女解秦筝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东家少女解秦筝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dōng jiāshào nǚjiě|jiè|xièqín zhēng |
云散天高秋月明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yúnsàn|sǎntiāngāo qiūyuè míng |
云散天高秋月明,东家少女解秦筝释义
【东家】1.指东邻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,则得妻。”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。”宋唐庚《游雪峰院书所见》诗:“东家既峥嶸,西邻亦稜层。”明高启《东池看芙蓉》诗:“东家喜有木芙蓉,几树繁开依緑沼。”2.旧时雇工、佃户、幕僚对雇主、田主、上司的称呼。元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多谢哥哥赐我这三封书,我辞别东家,便索东行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那师爷听得东家过来,连忙换上帽子,作揖迎接。”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一:“他真拉上了包月,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……他自管小心他的,东家并不因
【少女】指《周易》八卦中的兑卦。兑为阴卦,第三爻为阴爻,故称“少女”。《易·说卦》:“兑三索而得女,故谓之少女。”孔颖达疏:“王氏云:‘索,求也……乾初求得坤气为巽,故曰长女;乾二求得坤气为离,故曰中女;乾三求得坤气为兑,故曰少女。’”2.小女儿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﹝淳于意﹞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。意有五女,随而泣。意怒,駡曰:‘生子不生男,缓急无可使者!’於是少女緹縈伤父之言,乃随父西。”明来集之《铁氏女》:“自家铁氏少女是也。”3.年轻未婚女子。宋叶适《湖州胜赏楼记》:“古之《采苹》,筥盈而釜熟,荐於大宗
【解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佳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嶰切,皆上聲。《說文》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庖丁解牛。《左傳·宣四年》宰夫解黿。《前漢·湯傳》支解人民。《註》謂解其四支也。又《博雅》散也。《玉篇》緩也。《易·解卦註》解,難之散也。《正義》解有兩音,一古買反,謂解難之初。一諧買反,謂旣解之後。故序卦云:解者,緩也。險難解釋,物情舒緩,故爲解也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》今獨王,恐天下解也。《註》謂離散其心也。又《玉篇》釋也。《儀禮·大射禮·解綱註》解,猶釋也。《文心雕龍》百官詢事,則有關刺解諜。解者,釋也。解釋
【秦筝】古秦地(今陕西一带)的一种弦乐器。似瑟,传为秦蒙恬所造,故名。三国魏曹丕《善哉行》:“齐侣发东舞,秦筝奏西音。”晋潘岳《笙赋》:“晋野悚而投琴,况齐瑟与秦筝。”唐岑参《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》诗:“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”宋晏几道《蝶恋花》词:“细看秦筝,正似人情短。”清陈维崧《鹧鸪天·苦雨和蘧庵先生》词:“雪登麦积秦筝苦,雨歇丛臺赵女娇。”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
【散】〔古文〕枚《廣韻》《韻會》蘇旱切《集韻》顙旱切,音傘。,通作散。《易·說卦》風以散之。《禮·曲禮》積而能散。又《公羊傳·莊十二年》散舍諸宮中。《註》散,放也。又《博雅》布也。《廣韻》散,誕也。《增韻》又宂散,閒散。《韻會》不自檢束爲散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散人又惡知散木。《註》不在可用之數。又姓。《書·君奭》有若散宜生。《傳》散氏,宜生名。又酒尊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鬯人》凡疈事用散。《註》漆尊也,無飾曰散。《儀禮·燕禮》酌散西階上。《註》酌散者,酌方壷酒也。《禮·禮器》賤者獻以散。《註》五升曰散。○按《周禮》《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【高秋】1.天高气爽的秋天。南朝梁沉约《休沐寄怀》诗:“临池清溽暑,开幌望高秋。”唐钱起《江行无题》诗之四一:“见底高秋水,开怀万里天。旅吟还有伴,沙柳数枝蝉。”明徐祯卿《送耿晦之守湖州》诗:“远下吴江向霅川,高秋风物倍澄鲜。”2.深秋。南朝梁何逊《赠族人秣陵兄弟》诗:“萧索高秋暮,砧杵鸣四隣。”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第宅》:“宅内有自雨亭子,簷上飞流四注,当夏处之,凛若高秋。”明邵璨《香囊记·闻讣》:“荒凉凉高秋时序,冷萧萧清霜天气。”
【月明】。唐白居易《崔十八新池》诗:“见底月明夜,无波风定时。”元袁士元《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》:“小桥夜静人横笛,古渡月明僧唤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。”2.指月亮;月光。唐李益《从军北征》诗:“磧里征人三十万,一时回向月明看。”明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第一出:“白苹红蓼緑簑衣,青海滩头一钓磯。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,满船空载月明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