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山缭绕讴吟外,铃阁从容指顾间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云山缭绕讴吟外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十四泰 拼音: yún shān2ràoōu yínwài |
铃阁从容指顾间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líng gécóng róngzhǐ gùjiān|jiàn |
云山缭绕讴吟外,铃阁从容指顾间释义
【云山】云和山。南朝梁吴均《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》诗:“云山离晻曖,花雾共依霏。”唐王昌龄《过华阴》诗:“云起太华山,云山共明灭。”宋苏舜钦《无锡惠山寺》诗:“云山相照翠会合,殿阁对起凉参差。”2.高耸入云之山。汉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云山万里兮归路遐,疾风千里兮扬尘沙。”唐皇甫冉《送王司直》诗:“西塞云山远,东风道路长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二》:“既而秋圃揭换壁纸,又得数诗……又一首曰:‘咫尺楼窗夜见灯,云山似阻几千层。’”3.远离尘世的地方。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。南朝梁江淹《萧被侍中敦劝表》:“臣
【缭】《廣韻》落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憐蕭切《正韻》連條切,音聊。《說文》纏也。《類篇》繞也。《禮·玉藻》再繚四寸。《班固·東都賦》修袖繚繞而滿庭。又祭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八曰繚祭。《儀禮·鄉飮酒禮》弗繚,右絕末以祭。《註》繚,猶紾也。又人名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尉繚二十九篇。《註》師古曰:尉姓,繚名也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淸和郡有繚縣。又《集韻》朗鳥切《正韻》盧皎切,音了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離昭切,音髎。力照切,音燎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力小切,音燎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繚意絕體而爭。《音義》繚,理也。又《集
【绕】《廣韻》而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爾紹切,音擾。《說文》纏也。《干祿字書》遶,通繞。又姓。《左傳·文十三年》繞朝贈之策。《註》繞朝,秦大夫。又《集韻》人要切,音蟯。撓,或作繞。
【讴吟】歌唱吟咏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安乡乐宅享祭,而謳吟称号者皆诛,所以留民俗也。”唐白居易《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》诗:“或啸或謳吟,谁知此闲味?”郭沫若《屈原》第四幕:“口中不断讴吟,时高时低。”
【铃阁】“铃閤”。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七:“今狂花生枯木,又在铃阁之间,言威仪之富,荣华之盛,皆如狂花之发,不可久也。”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﹝羊祜﹞在军常轻裘缓带,身不披甲,铃閤之下,侍卫者不过十数人。”唐韩翃《寄裴郓州》诗:“官树阴阴铃阁暮,州人转忆白头翁。”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二·劳文毅公善居危城》:“﹝文毅公﹞遂入城蒞总督任,终日闭铃阁,以示无事。”
【从容】1.举动。《礼记·缁衣》:“长民者衣服不贰,从容有常。”孔颖达疏:“从容有常者,从容,谓举动有其常度。”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重华不可遌兮,孰知余之从容!”王逸注:“从容,举动也。”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众芳芬鬱,乱於五风,从容猗靡,消息阳阴。”吕延济注:“从容,犹举动也。”参阅清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卷六上。2.悠闲舒缓,不慌不忙。《书·君陈》:“宽而有制,从容以和。”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儵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。”汉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下兰臺而周览兮,步从容於深宫。”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追光寺》
【指顾】手指目视;指点顾盼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指顾取象,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。”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臣始仕从戎,爰承指顾,稟三令五申之戒,预一匡九合之谋。”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江右游日记》:“先躋峯攀磴里许,而至絶顶,则南瞰西华,东瞰夹壁,西瞰南溪,北瞰城邑,皆在指顾。”清陈维崧《喜迁莺·排闷》词:“凭高指顾,叹野水增波,故陵无树。”2.一指一瞥之间。形容时间的短暂、迅速。汉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指顾倏忽,获车已实。”宋苏轼《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》:“边臣贾勇,争欲立功,以为河南之地,指顾可得。
【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閑切《正韻》居顏切,音蕑。《說文》隙也。从門从月。會意,亦形。《徐鍇曰》門夜閉。閉而見月光,是有閒也。《禮·樂記》一動一靜者,天地之閒也。《莊子·山木篇》周將處夫材不材之閒。又《史記·郭解傳》洛陽人有相讐者,邑中賢豪,居閒以十數,終不聽。《註》居中爲他道和輯之。《周語》我先王不窋,用失其官,而自於戎、翟之閒。又容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凡待坐於大司成者,遠近閒三席。《註》閒,猶容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願請閒。《師古註》閒,容也。猶今言中閒也。請容暇之頃,當有所也。又也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