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沙鹧鸪思,风日沅湘愁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云沙鹧鸪思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七之 拼音: yún shāzhè gū1|1 |
风日沅湘愁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fēng rìyuán xiāngchóu |
云沙鹧鸪思,风日沅湘愁释义
【云沙】“云砂”。1.白云和黄沙。亦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。《魏书·张伦传》:“荡定云沙,扫清逋孽。”唐高适《自淇涉黄河途中作》诗之八:“兹川方悠邈,云沙无前后。”孙钦善校注:“谓天云岸沙竞相延伸,不分前后,会合于天边。”唐李白《塞下曲》之四:“白马黄金塞,云砂绕梦思。”2.犹云泥。指相距遥远。唐杜甫《祠南夕望》诗:“兴来犹杖屨,目断更云沙。”仇兆鳌注:“舟泛日斜,来途已远,故杖屨登岸,犹如昨日,而目断湘祠,渺隔云沙矣。”3.指苍茫空阔、云沙遥接处。宋黄庭坚《题花光画》诗:“湖北山无地,湖南水彻天。云沙真富贵,翰
【鹧鸪】似雌雉,头如鹑,胸前有白圆点,如珍珠。背毛有紫赤浪纹。足黄褐色。以谷粒、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,兼食昆虫。为中国南方留鸟。古人谐其鸣声为“行不得也哥哥”,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鷓鴣南翥而中留,孔雀綷羽以翱翔。”刘逵注:“鷓鴣,如鸡,黑色,其鸣自呼。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。豫章已南诸郡处处有之。”元陈旅《题雨竹》诗:“江上鷓鴣留客住,黄陵庙下泊船时。”清尤侗《闻鹧鸪》诗:“鷓鴣声里夕阳西,陌上征人首尽低。”2.借指鹧鸪鸣声。宋辛弃疾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词: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
【思】〔古文〕恖《廣韻》息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新兹切《正韻》息移切,音司。《說文》睿也。《書·洪範》思曰睿。《六書總要》念也,慮也,繹理爲思。又願也。《詩·大雅》思皇多士。《箋》願也。《正義曰》以意之所思,必情之所願也。又語巳辭。《詩·周南》不可泳思。又《大雅》神之格思。又語起辭。《詩·大雅》思齊太任。又《魯頌》思樂泮水。又《諡法》謀慮不愆曰思。又州名。楚黔中地,唐置思州,以思邛水得名。又姓。以諡爲氏,明有思志道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相吏切,音四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儲精垂思。又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思泣
【风日】1.风与日。谓风吹日晒。晋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。”2.指天气;气候。唐李白《宫中行乐词》之八:“今朝风日好,宜入未央游。”清卓尔堪《醉花阴》词:“风日近清明,几片榆钱,都算鶯儿俸。”3.犹风光。唐杜审言《春日京中有怀》诗:“寄语洛城风日道,明年风色信还人。”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仙人枕》:“元陈孚诗:‘居庸万马绕山前,未许苍苔睡晏然。见説华山风日好,何如移伴白云眠。’”清姚鼐《赠孙雨窗》诗:“茶香竹净好风日,请我俛仰前贤旁。”参见“风光”。
【沅湘】水的并称。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,曾长期流浪沅湘间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济沅湘以南征兮,就重华而陈词。”汉刘向《九叹·远游》:“见南郢之流风兮,殞余躬於沅湘。”唐戴叔伦《过三闾庙》诗:“沅湘流不尽,屈子怨何深。”郭沫若《汐集·题湘君与湘夫人》:“沅湘今日蕙兰焚,别有离忧罹此君。”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