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生涧户衣裳润,岚隐山厨火烛幽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岚隐山厨火烛幽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二十幽 拼音: lányǐn|yìnshān chúhuǒzhúyōu |
云生涧户衣裳润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yúnshēngjiàn hùyī shangrùn |
云生涧户衣裳润,岚隐山厨火烛幽释义
【岚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含切,音婪。《說文》岢嵐,山名。近太原,有渥洼池,出良馬。又州名。本樓煩王所居,漢爲太原地,後魏置嵐州。又山氣烝潤也。《謝靈運·晚出西射堂詩》夕曛嵐氣隂。《王維·送方尊師詩》夕陽彩翠忽成嵐。
【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於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倚謹切,音櫽。《爾雅·釋詁》隱,微也。《註》微謂逃藏也。《易·乾卦》龍德而隱者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旣隱。《註》隱猶去也。又《說文》蔽也。《玉篇》匿也。《論語》言及之而不言,謂之隱。《禮·檀弓》事親有隱而無犯。《魯語》五而已,無有隱者,隱乃諱也。又《廣韻》私也。《論語》吾無隱乎爾。《疏》孔子敎人無所隱惜。又《玉篇》不見也。《易·繫辭》巽稱而隱。《註》稱揚命令,而百姓不知其由。《史記·韓安國傳》壷遂之深中隱厚。又《禮·曲禮》不以隱疾。《註》隱疾,衣中之疾也。又《
【山厨】山野人家的厨房。唐王维《过崔驸马山池》诗:“脱貂貰桂醑,射雁与山厨。”唐钱起《岁暇题茅茨》诗:“溪路春云重,山厨夜火深。”清洪亮吉《道中无事偶作》诗:“茶烟缕缕出山厨,辽左名家并不如。”
【烛】《集韻》持中切,音蟲。旱灼也。本作爞。或省。通作蟲。 《字彙》俗作燭字。非。(燭)《唐韻》之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朱欲切,音囑。《說文》庭燎火燭也。《廣韻》燈燭。《禮·曲禮》燭至起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烜氏》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。又《玉篇》照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日月所燭,莫不率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四時和謂之玉燭。《註》道光照也。《梁書·文帝紀》太平玉燭,爾乃議之。又《楚辭·天問》日出不到燭龍何燿。又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燭星,狀如太白,其出也不行,見則滅,如星非星,如雲非雲,名曰歸邪。歸邪出,必有歸國者。漢元鳳四年
【幽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於虯切《韻會》幺虯切《正韻》於尤切,音呦。《說文》幽隱也。《易·履卦》幽人貞吉。《疏》幽隱之人,守道貞吉。《禮·儒行》幽居而不淫。《疏》君子雖復隱處,常自修整不傾邪也。《後漢·章帝章和元年詔》光照六幽。《註》謂六合幽隱之處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幽,微也。《疏》幽者,深微也。《史記·樂書》極幽而不隱。又《玉篇》幽,深遠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无有遠近幽深。《疏》言易之告人,无問遠之與近,及幽邃深遠之處,皆告之也。《詩·小雅》幽幽南山。《註》幽幽,深遠也。又《玉篇》幽,不明。《正韻》幽,闇也。《書·舜典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
【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所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師庚切,音甥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玉篇》起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凡道不欲壅,壅則哽,哽而不止則跈,跈則衆害生。《註》生,起也。又《玉篇》產也。《博雅》人十月而生。《穀梁傳·莊二年》獨隂不生,獨陽不生,獨天不生,三合然後生。又出也。《易·觀卦》上九觀其生,君子無咎。《註》生,猶動出也。又養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五曰生以馭其福。《註》生,猶養也。賢臣之老者,王有以養之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敎訓。又《韻會》死之對也。《孟子》生,亦我所欲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
【涧户】1.山涧中的陋室。南朝梁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涧户摧絶无与归,石逕荒凉徒延佇。”一本作“磵户”。2.指家居山涧者的门户。唐温庭筠《清旦题采药翁草堂》诗:“解藤开涧户,蹋石过溪泉。”
【衣裳】1.古时衣指上衣,裳指下裙。后亦泛指衣服。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:“东方未明,颠倒衣裳。”毛传:“上曰衣,下曰裳。”《陈书·沉众传》:“其自奉养甚薄,每於朝会之中,衣裳破裂,或躬提冠屨。”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妇衣》:“妇人之服不殊,谓衣裳,上下同色也。今惟越人服青为然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她不肯涂红抹粉,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。”2.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。汉焦赣《易林·坤之讼》:“天之德室,温仁受福,衣裳所在,凶恶不起。”3.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
【润】《唐韻》如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儒順切,音閏。澤也,滋也,益也。《易·說卦》雨以潤之。又水名。《水經》淮水,又東北左會潤水。又水名,出金城。《水經注》潤水,出令居縣西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漢丹陽郡,隋置潤州。又黃潤,蜀布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