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水计程千里远,轩车送别九衢空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轩车送别九衢空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一東 拼音: xuān chēsòng biéjiǔ qúkōng|kòng|kǒng |
云水计程千里远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yún shuǐjìchéngqiān lǐyuǎn|yuàn |
云水计程千里远,轩车送别九衢空释义
【轩车】有屏障的车。古代大夫以上所乘。后亦泛指车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子贡乘大马,中紺而表素,轩车不容巷,往见原宪。”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“侠卿为制絳单衣,半头赤幘、直綦履,乘轩车大马。”唐沉佺期《岭表逢寒食》诗:“花柳争朝发,轩车满路迎。”清顾炎武《寄次耕》诗:“入雒乘轩车,中宵心有愠。”2.即楼车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:“今之世常所以攻者……轒輼、轩车,敢问守州十二者奈何?”孙诒让间诂:“此攻城轩车,未详其制。《左宣十五年传》云‘登诸楼车’,杜注云‘车上望櫓’。此轩车疑即楼车。”参见“楼车”。
【送别】;告别。唐祖咏《别怨》诗:“送别到中流,秋船倚渡头。”元张昱《赠沉生还江州》诗:“客里登临俱是感,人间送别不宜秋。”碧野《芦沟桥情思》:“据说芦沟桥和西安的灞桥一样,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。”汉
【九衢】交叉的大道;繁华的街市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靡蓱九衢,枲华安居。”王逸注:“九交道曰衢。”游国恩纂义:“靡蓱九衢,即谓其分散如九达之衢也。”唐韦应物《长安道》诗:“归来甲第拱皇居,朱门峨峨临九衢。”明刘基《秋兴》诗之一:“九衢车马如流水,尽是邯郸梦里人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席方平》:“飞扬跋扈,狗脸生六月之霜;隳突叫号,虎威断九衢之路。”2.草名。《文选·王屮<头陀寺碑文>》:“九衢之草千计,四照之花万品。”刘良注:“九衢草其枝交错,相重九出也。”南朝梁元帝《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》:“夜姝昔往阳臺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【云水】1.云与水。唐杜甫《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》诗:“台州地阔海冥冥,云水长和岛屿青。”宋陆游《长相思》词:“云千重,水千重,身在千重云水中。”明贾仲名《金安寿》第三折:“这堝里云水林峦,甚么去处。”2.谓漫游。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,故称。唐黄滔《寄湘中郑明府》诗:“莫耽云水兴,疲俗待君痊。”明高启《太湖》诗:“我性好游观,夙负云水债。”清施峻《中途见雁》诗:“云水家何在,风尘味已諳。”3.指僧道。僧道云游四方,如行云流水,故称。唐项斯《日东病僧》诗:“云水絶归路,来时风送船。”《宋史·方技传下·莎衣道人》:
【计】《唐韻》古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吉詣切,音繼。《說文》會也,算也。从言从十。徐曰:十者,物成數。會意。《左傳·昭三十二年》士彌牟營成周,計丈數。《禮·內則》十年,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學書計。《註》書謂六書,計謂九數。《周禮·天官》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。《註》弊,斷也。《疏》六計,謂善、能、敬、正、法、辨,皆以廉爲本,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。又《司會註》司會,主天下之大計。《疏》日計曰成,月計曰要,歲計曰會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桑弘羊以計算用事。又《玉篇》謀也。《廣韻》籌策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項梁召諸別將
【千里】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,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,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。”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今吾诸营楼樐千里,积谷三百万斛,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。”唐孟郊《喜雨》诗:“朝见一片云,暮成千里雨。”
【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雲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雨阮切,爰上聲。《說文》遼也。《廣韻》遙遠也。《正韻》指遠近定體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願切《正韻》于怨切,爰去聲。《正韻》遠之也。遠近之遠上聲,如《詩》其人則遠之類。遠離之遠去聲,如《論語》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。又叶于員切,音淵。《詩·小雅》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 俗作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