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霄门阀公侯拜,藻斧渊源典册光

云霄门阀公侯拜,藻斧渊源典册光

诗句读音
云霄门阀公侯拜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去十六怪
拼音: yún xiāomén fágōng hóubài
藻斧渊源典册光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一唐
拼音: zǎo3yuān yuándiǎncèguāng

云霄门阀公侯拜,藻斧渊源典册光释义

【云霄】,高空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齐首高唱,声彻云霄。”南朝宋鲍照《拟行路难》诗之十三:“我初辞家从军侨,荣志溢气干云霄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回:“歌声縹緲,直入云霄。”瞿秋白《文艺杂著·那个城》:“那个城呢……高入云霄,接近那光华的太阳。”2.泛指高远,深厚。唐武元衡《夜坐闻语寄严十少府》诗:“多负云霄志,生涯岁序侵。”清孙枝蔚《再至海陵访州守田雪龛》诗:“不重云霄义,那能来往频。”3.喻指高位。晋陆云《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》:“明明皇储,叡哲时招。奋厥河滸,矫足云霄。”唐杜甫《奉赠鲜于京兆》诗:“云霄今已逼

【门阀】亦作“门伐”。1.指门第阀阅。《后汉书·宦者传论》:“声荣无暉於门阀,肌肤莫传於来体。”宋苏轼《下财启》:“顾门阀之虽微,恃臭味之不远。”黄人《<清文汇>序》:“枢府銓司,以门伐资格,黜陟百尔。”胡适《<水浒>续集两种序》:“柴进做了丞相,燕青便做了副丞相;燕青是奴仆出身;故首相不能不让给门阀光荣的柴进。”2.宅第。清黄轩祖《游梁琐记·裕州刀匪》:“比至,则门阀巍峨,声势煊赫。”清陆长春《香饮楼宾谈·峨嵋盗》:“繚垣高耸,门阀岿然。”

【公侯】公爵与侯爵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侯伯子男凡五等。”汉班固《白虎通·爵》:“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?公者通,公正无私之意也;侯者候也,候逆顺也。”2.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。《后汉书·朱景王杜马等传论》:“自兹下降,迄於孝武,宰辅五世,莫非公侯。”李贤注:“自高祖至于孝武凡五代也,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。”南朝梁沉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》:“至公以奉上,鸣谦以接下。抚僚庶尽盛德之容,交士林忘公侯之贵。”唐白居易《歌舞》诗:“秦中岁云暮,大雪满皇州;雪中退朝者,朱紫尽公侯。”宋无名氏《文育得银

【藻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子皓切,音早。《說文》水草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采藻。《箋》藻之言澡也。《陸璣云》生水底。又《班固·東都賦》鋪鴻藻。《陸機·文賦序》故作《文賦》,以述先士之盛藻。《註》《孔安國·尚書傳》曰:藻,水草之有文者,以喻文焉。又《後漢·劉陶傳》武旅有鳧藻之士。《註》鳧得水藻,言喜悅也。又《韻會》今屋上覆橑,謂之藻井。《風俗通》宮室象東井,刻荷蔆水草,所以厭火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蒂倒茄于藻井。又藻藉,所以薦玉者。詳藉字註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有藻重。又《集韻》側絞切,音爪。義同,或作薻、。《干祿字書

【斧】《唐韻》方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父切,音甫。《說文》斫也。《釋名》斧,甫也。甫,始也。凡將制器,始用斧伐木,已乃制之也。《廣韻》神農作斤斧陶冶。《易·旅卦》得其資斧。《註》斧,所以斫除荆棘,以安其舍者也。《孟子》斧斤以時入山林。《詩·豳風》旣破我斧。《傳》隋銎曰斧。又凡以斧斫物,亦曰斧。《古詩·苦寒歌》擔囊行取薪,斧氷持作糜。《註》天寒水凍,故斫氷作粥也。又仙名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山圖采而得道,赤斧服而不朽。《註》列仙服丹砂不死也。又《儀禮·覲禮》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。《註》依,如今綈素屛風也。有繡斧文,所

【渊源】1.水的源头。比喻事物的本原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:“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,《六经》离析,下帷发愤,潜心大业,令后学者有所统壹,为羣儒首,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,犹未及乎游夏,而曰筦晏弗及,伊吕不加,过矣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夫根荄不洞地,而求柯条干云,渊源不泓窈,而求汤流万里者,未之有也。”宋苏轼《复改科赋》:“探经义之渊源,是非纷若;考辞章之声律,去取昭然。”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<唐律疏议>跋》:“唐律本隋,由魏而周而隋,有渊源也。”郁达夫《文学上的阶级斗争》:“文学上的阶级斗争,若要追求它的渊源

【典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殄切,顚上聲。《說文》典,五帝之書也。从在丌上,尊閣之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典,經也。《廣韻》法也。《書·舜典》愼五典。《註》五典,五常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掌建邦之六典。《秋官·大司》掌建邦之三典。《疏》常經卽是法式。又《周語》召公曰:瞽獻典。《註》典,樂典也。又典守,猶主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典同。《又》典瑞。《戰國策》我典主東地。《註》典猶職典也。又姓。《魏志》有典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典切,音殄。《正韻》堅潤貌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是故輈欲頎典。《

【光】〔古文〕炗《唐韻》古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姑黃切,廣平聲。《說文》从火在人上。本作灮,今作光。《徐曰》光明意也。《易·需卦》有孚光亨。《程傳》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。《正韻》輝光,明耀華彩也。又《集韻》太歲在辛曰重光。又諡法,能紹前業曰光。又姓。《廣韻》田光後,秦末子孫避地,以光爲氏。晉有光逸。又《集韻》古曠切,廣去聲。飾色也。或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