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叶西来拂画楼,江南何处不汀洲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云叶西来拂画楼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yún yèxīláifú|bìhuàlóu |
江南何处不汀洲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jiāng nánhé|hē|hèchǔ|chùbù|fǒutīng zhōu |
云叶西来拂画楼,江南何处不汀洲释义
【云叶】片,云朵。南朝陈张正见《初春赋得池应教》:“春光落云叶,花影发晴枝。”唐杜甫崔彧《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》:“雨稀云叶断,夜久烛花偏。”仇兆鳌注:“陆机《云赋》:金柯分,玉叶散。”宋范成大《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》:“一天云叶翳朝霞,风卷泥沾不惜花。”元袁桷《上京杂咏再次韵》之一:“风花秋黯淡,云叶雨连绵。”2.浓密的叶子。宋辛弃疾《乌夜啼·廓之见和复用前韵》词:“千尺蔓,云叶乱,繫长松。却笑一身缠绕、似衰翁。”3.木名。明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五四:“云叶,生密县山野中。其树枝叶皆类桑,但其叶如云头
【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先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音粞。《類篇》金方也。《說文》鳥在巢上也。日在西方而鳥栖,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。文作,象形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少隂者西方,西遷也。隂氣遷落物,於時爲秋。《尚書·大傳》西方者何,鮮方也。或曰鮮方,訊訊之方也。訊者,訊人之貌。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西郡。《韻會》唐置西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西氏。《姓苑》西門豹之後,改爲西。又《集韻》相咨切,音私。義同。又《篇海》蘇前切,音先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象載瑜,白集西,食甘露,飮榮泉。《後漢·趙壹傳·窮鳥賦》幸賴大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
【拂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敷勿切,音髴。《說文》過擊也。《徐鍇曰》擊而過之也。又《廣韻》去也,拭也,除也。《禮·曲禮》進几杖者,拂之。《疏》拂去塵埃也。《後漢·黨錮傳》激揚名聲,互相題拂。又絕也。《吳語》吾將許越成,而無拂吾慮。又《正韻》矯也,逆也。又拂塵具。《南史·顯達傳》麈尾蠅拂,是王謝家許。又舞名。《唐書·禮樂志》白鳩,吳拂,舞曲也。《通鑑辨誤》王僧虔奏,大明中,卽以宮縣合和鞞拂。按鞞拂皆舞名,拂舞出自江左,舊云吳舞,檢其歌,非吳舞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勿切,音佛。與咈通。違也,戾也。《易·
【江南】1.指长江以南的地区。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: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、江西省一带;后来多指今江苏、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王以田江南之梦。”汉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孤与将军,恩如骨肉,割授江南,不属本州。”唐张九龄《感遇》诗:“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緑林。”陈毅《东征初抵高淳》诗:“此日一帆凭顾盼,重山復水是江南。”周恩来《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》诗:“千古奇冤,江南一叶;同室操戈,相煎何急!?”2.南北朝时,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,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。南朝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汀洲】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搴汀洲兮杜若,将以遗兮远者。”唐李商隐《安定城楼》诗:“迢递高城百尺楼,緑杨枝外尽汀洲。”宋舒亶《散天花》词:“西风偏解送离愁,声声南去雁,下汀洲。”明高启《雨篷》诗:“楚雨满汀洲,瀟瀟洒客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