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衣才半解,鸣凤遡晨曦

云衣才半解,鸣凤遡晨曦

诗句读音
云衣才半解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yún yīcáibàn jiě
鸣凤遡晨曦平仄:平 仄 平 平
拼音: míng fèngchén xī

云衣才半解,鸣凤遡晨曦释义

【云衣】1.指云气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远逝>》:“游清灵之颯戾兮,服云衣之披披。”王逸注:“上游清冥清凉之处,被服云气而通神明也。”唐何仲宣《七夕赋咏成篇》:“歷歷珠星疑拖珮,冉冉云衣似曳罗。”清厉鹗《一半儿·金华宝婺观》曲:“云衣月面佩珊珊,夜驾天风下古坛。”2.道教语。指人体内的肾脏膜。《黄庭内景经·肾部》:“苍锦云衣舞龙幡,上致明霞日月烟。”梁丘子注:“云衣,肾膜之象也。”

【才】《唐韻》昨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來切,音裁。《說文》艸木之初也。从丨,上貫一,將生枝葉。一,地也。《徐曰》上一,初生岐枝。下一,地也。《六書正譌》才,木質也。在地爲木,旣伐爲才,象其枝根斬伐之餘。从木省。別作材,非。又天地人爲三才。《易·繫辭》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六。 一曰能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必取賢斂才焉。《論語》才難,不其然乎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擇人以四才。《邵堯夫曰》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。才者,天之良質也,學者所以成其才也。又質也,力

【半解】为二。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“王享有体荐”晋杜预注:“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,所以示其俭。”2.未全理解。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:“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
【鸣凤】凤凰。传说中的瑞鸟。《文选·何晏<景福殿赋>》:“故能翔岐阳之鸣凤,纳虞氏之白环。”李善注:“《国语》:周内史过曰:周之兴也,鸑鷟鸣於岐山。”晋张协《七命》:“鸣凤在林,伙於黄帝之园;有龙游渊,盈於孔甲之沼。”元张鸣善《水仙子·讥时》曲:“説英雄谁是英雄,五眼鸡岐山鸣凤,两头蛇南阳卧龙。”2.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郑玄笺:“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,居高视下,观可集止,喻贤者待礼乃行,翔而后集。”后即以“鸣凤”比喻贤者。唐李白《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诗:“鸣凤托高梧

【晨曦】羲”。清晨的阳光。晋陶潜《闲情赋》:“悲晨曦之易夕,感人生之长勤。”南朝宋王韶之《宋四厢乐歌·食举歌》:“晨羲载曜,万物咸覩。”唐皎然《效古》诗:“日出天地正,煌煌闢晨曦。”艾青《吹号者》诗:“穿着灰布衣服的人群,从披着晨曦的破屋中出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