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阴映日初萧瑟,露气侵帘已峭深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云阴映日初萧瑟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yún yīnyìng rìchūxiāo sè |
露气侵帘已峭深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lù qìqīnliányǐqiào shēn |
云阴映日初萧瑟,露气侵帘已峭深释义
【云阴】云翳,阴云。《南齐书·五行志》:“天气动则其象应,故厥罚常阴。王者失中,臣下盛强,而蔽君明,则云阴亦众多而蔽日光也。”唐韩愈《南海神庙碑》:“云阴解駮,日光穿漏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二回:“云阴瑟瑟傍高城,闲扣禪扉信步行。”2.云色浓黑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四引南朝梁沉约《齐明帝哀策文》:“鹏逝风举,龙动云阴。”唐白居易《缚戎人》诗:“昼伏宵行经大漠,云阴月黑风沙恶。”宋吴文英《探芳新·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》词:“禊赏祇园,花艳云阴笼昼。”
【映日】光。《文选·潘岳<射雉赋>》:“忌上风之餮切,畏映日之儻朗。”徐爰注:“言其忌声而畏光也。”2.映照着日光。南朝齐谢朓《秋竹曲》:“从风既裊裊,映日颇离离。”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一:“江南徐鉉善小篆,映日视之,书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,至曲折处亦无偏侧。”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【萧瑟】1.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。宋苏轼《仙都山鹿》诗:“长松千树风萧瑟,仙宫去人无咫尺。”元许有壬《太常引》词:“红衣縹緲,清风萧瑟,半醉岸乌巾。”曹禺《原野》第三幕:“靠左偏前是一棵直挺挺的白杨,树叶在上面萧瑟作响。”2.凋零;冷落;凄凉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悲哉!秋之为气也。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衰。”唐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靡靡踰阡陌,人烟眇萧瑟。”明杨珽《龙膏记·传情》:“你秋色将临,能无萧瑟之感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三:“秋给北平的城郊带来萧瑟,使它变成触目都是秋色,一点也不像一个大都市的外围了。”3.稀疏。唐
【露气】水汽。《礼记·月令》“﹝孟春之月﹞东风解冻”唐孔颖达疏:“谓之寒露,言露气寒将欲凝结。”唐李百药《秋晚登古城》诗:“霞景焕餘照,露气澄晚清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采桑子》词:“凉生露气湘絃润,暗滴花梢。”
【侵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七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千尋切,音駸。《說文》漸進也。又朘削也。《春秋·胡傳》聲罪緻討曰伐,潛師掠境曰侵。又《周禮·大司馬》負固不服則侵之。又侵尋。《史記·武帝紀》天子始巡郡縣,侵尋於泰山。《封禪書》作浸尋。《郊祀志》作寢尋。義同。又歲凶。《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》五穀不登,謂之大侵。《韓詩外傳》一穀不升曰歉,二穀不升曰饑,三穀不升曰饉,四穀不升曰荒,五穀不升曰大侵。又姓。《三輔決錄》有侵恭。又《正韻》七稔切,音寢。貌不揚也。《前漢·田蚡傳》貌侵。《註》師古曰:短小曰侵。亦作寢。
【帘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力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離鹽切,音廉。《廣韻》靑帘,酒家望子。《韻會》酒家幟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》宋人有沽酒者,懸幟甚高。《註》幟,卽帘也。亦謂酒旗。又《廣韻》士臻切《集韻》鋤臻切,音蓁。《廣韻》幕也。又《類篇》一叫切,音要。義同。(簾)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力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離鹽切,音廉。編竹作幃簿也。《釋名》簾,廉也,自障蔽爲廉恥也。《禮緯》天子外屛,諸侯內屛,大夫以簾,士以帷。《前漢·王貢傳序》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,裁日閱數人,得百錢,足自養,則閉肆下簾。而授《老子》。又《韻會》籜名。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【峭深】谓寒意已深。宋陆游《秋思》诗:“云阴映日初萧瑟,露气侵帘已峭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