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樵甘放浪,蜉蝣然、寄天地

渔樵甘放浪,蜉蝣然、寄天地

诗句读音
蜉蝣然、寄天地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fú yóuránjìtiān dì
渔樵甘放浪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yú qiáogānfàng làng

渔樵甘放浪,蜉蝣然、寄天地释义

【蜉蝣】亦作“蜉蝤”。1.虫名。幼虫生活在水中,成虫褐绿色,有四翅,生存期极短。《诗·曹风·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毛传:“蜉蝣,渠略也,朝生夕死。”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蟋蟀俟秋唫,蜉蝤出以阴。”颜师古注:“蝤音由,字亦作蝣。”晋郭璞《游仙诗》:“借问蜉蝣辈,寧知龟鹤年。”柯灵《香雪海·给人物以生命》:“否则只好朝生而暮死,与蜉蝣同寿。”2.比喻微小的生命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·聚义》:“云天谊,詎可量,匡救蜉蝣离虎狼,復垂怜閫内荆釵,使夫妻团圆无恙。”3.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。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今

【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延切,音。《說文》燒也。《註》徐鉉曰俗作燃。蓋后人增加。《孟子》若火之始然。《管子·弟子職》蒸閒容蒸,然者處下。《文劉績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爲燭。蒸,細薪也。稍寬其束,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氣。又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則火易然也。《集韻》通作。又《玉篇》許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記·張耳陳餘傳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。又《廣韻》語助。《禮·檀弓》歲旱,穆公召縣子而問然。《註》然之言焉也。又《廣韻》如也。《詩·邶風》惠然肯來。《禮·檀弓》貿貿然來

【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又寄生,草名。又寄居,小蟹名。

【天地】指自然界或社会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星队木鸣,国人皆恐……是天地之变、阴阳之化,物之罕至者也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天地虽大,其化均也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!”唐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天地果无初乎?吾不得而知之也。”清吴伟业《避乱》诗之一:“归去已乱离,始忧天地小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日记》:“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;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。”2.犹天下。《文选·张衡<南都赋>》:“方今天地之睢剌,帝乱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”李善注

【渔樵】砍柴。唐高适《封丘县》诗:“我本渔樵孟诸野,一生自是悠悠者。”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况吾与子渔樵於江渚之上,侣鱼鰕而友麋鹿。”2.渔人和樵夫。唐王维《桃源行》:“平明閭巷扫花开,薄暮渔樵乘水入。”宋范成大《携家石湖赏拒霜》诗:“渔樵引入新花坞,儿女扶登小锦城。”清顾光旭《弓插》诗:“隔水断渔樵,横斜坏木桥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听说梦》:“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,梦为渔樵,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,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,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。”3.指隐居。南朝梁刘孝威《奉和六月壬午应令》:“神心重丘壑,散步怀

【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沽三切,感平聲。《說文》美也。《徐曰》物之甘美者也。《韻會》五味之一。《正韻》甜也。《書·洪範》稼穡作甘。《傳》甘味生于百穀。《詩·衞風》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味甘。又言之悅耳。亦曰甘。《左傳·昭十一年》幣重而言甘。又《詩·衞風》願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《傳》甘,厭也。《疏》謂思之不已,乃厭足於心,用是生首疾也。凡人飮食口,甘遂至于厭足,故云:甘,厭也。又《左傳·莊九年》管召,讎也。請受而甘心焉。《註》甘心,言欲快意戮殺之。又《易·臨卦》六三甘

【放浪】放纵不受拘束。晋郭璞《客傲》:“不恢心而形遗,不外累而智丧,无巖穴而冥寂,无江湖而放浪。”唐吴筠《高士咏·柏成子高》:“大禹受禪让,子高辞诸侯。退躬适外野,放浪夫何求。”《明史·文苑传二·唐寅》:“寅耻不就,归家益放浪。”丁玲《韦护》第二章三:“他早先对于她的印象,只以为是有点美好和聪明而放浪的新型女性。”2.指行为不检点。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韩樾子》:“适小红送茶至,韩戏捻其腕,红微笑睨之曰:‘小娘甫出门,郎君便尔放浪耶!’”茅盾《子夜》八:“﹝冯云卿﹞仿佛觉得自己的‘运气不好’和姨太太的放浪多少有几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