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人未识分离恨,折向堂前学画眉

玉人未识分离恨,折向堂前学画眉

诗句读音
折向堂前学画眉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zhē|zhé|shé4táng qiánxuéhuà méi
玉人未识分离恨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去二十七恨
拼音: yù rénwèishí|zhìfēn líhèn

玉人未识分离恨,折向堂前学画眉释义

【折】《唐韻》旨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列切,音浙。拗折也。《詩·鄭風》無折我樹。《周語》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,於是乎有折俎。又斷之也。《易·賁象》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《疏》勿得直用果敢,折斷訟獄。又折中也。《前漢·貢禹傳》微孔子之言,亡所折中。又曲也。《禮·玉藻》折還中矩。《註》曲行宜方。還亦作旋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吾益知吳壁中曲折,請復往。又屈也。《前漢·伍被傳》折節下士。又挫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。《前漢·蒯通傳》漢王一日數戰,亡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。又止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禦

【堂前】前面。汉无名氏《艳歌行》:“翩翩堂前燕,冬藏夏来见。”晋陶潜《归园田居》诗之一:“榆柳荫后簷,桃李罗堂前。”唐杜甫《又呈吴郎》诗:“堂前扑枣任西邻,无食无儿一妇人。”2.正厅。唐朱庆馀《近试上张籍水部》诗:“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﹝翠莲﹞泡了一盘茶,托至堂前,摆下椅子,走到公婆面前,道:‘请公公、婆婆堂前吃茶。’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奔月》:“羿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,走到堂前,坐下,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、彤矢、卢弓、卢矢、弩机、长剑、短剑。”3.代指母亲。《宋史

【学】《唐韻》胡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轄覺切,音鷽。《說文》覺悟也,本作斆,篆作學。《增韻》受敎傳業曰學。朱子曰:學之爲言效也。《詩·周頌》日就月將,學有緝熙于光明。《書·說命》王人求多聞,時惟建事。學于古訓,乃有獲。《禮·學記》君子之於學也,藏焉,修焉,息焉,游焉,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,樂其友而信其道。又學校,庠序總名。《禮·王制》天子命之敎,然後爲學。小學在公宮南之左,大學在郊,天子曰辟雍,諸侯曰頖宮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叶許旣切,音戲。《前漢·匡張孔馬敘傳》樂安裒裒,古之文學。叶下司,司音細。又叶後

【画眉】眉毛。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敞无威仪……又为妇画眉,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憮。有司以奏敞。上问之,对曰:‘臣闻闺房之内,夫妇之私,有过於画眉者。’”唐朱庆馀《近试上张水部》诗:“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?”后以“画眉”喻夫妻感情融洽。南朝梁刘孝威《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》诗:“新妆莫点黛,余还自画眉。”唐岑参《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》:“仙郎看陇月,犹忆画眉时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三回:“你我向来相怜相爱,相敬如宾,就説闺房之中甚于画眉,也要有个分寸,怎生这等的乱谈起来?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七:“闺房之乐

【玉人】雕琢玉器的工人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“玉人之事。”贾公彦疏:“云玉人之事者,谓人造玉瑞、玉器之事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和之璧,井里之厥也。玉人琢之,为天子寳。”宋刘克庄《江西诗派序·吕紫微》:“余以宣城诗巧之如锦工机锦,玉人琢玉,极天下之巧妙。”2.玉雕的人像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蜀》:“河南献玉人,高三尺。”《北史·隐逸传·崔赜》:“蓝田令王曇於蓝田山得一玉人,长三四寸,著大领衣,冠幘。”3.容貌美丽的人。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﹝玠﹞年五岁,风神秀异……总角乘羊车入市,见者皆以为玉人,观之者倾都。”南朝宋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式。《說文》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《長箋》訓常無意義。《玉篇》識,認也。《增韻》能別識也。又見識也。《詩·大雅》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吳公子札聘于鄭,見子產如舊相識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。《莊子·繕性篇》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識。《揚子·法言》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,至識也。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,迷識也。又草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三月采識。識,草也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。又姓。見《姓纂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
【分离】。汉东方朔《七谏·哀命》:“何君臣之相失兮,上沅湘而分离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:“如今无故平空留下我,於你又无益,反教我们骨肉分离,这件事,老太太、太太肯行吗?”巴金《关于<春天里的秋天>》:“在结婚前夕,她还冒着大雨偷偷跑到鼓浪屿去找我那个朋友,表示要跟随他流浪到天涯海角,永不分离。”2.分开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姚宏注:“分离:折,断。”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我兄弟三人若分离了,亦如此树枯死,岂有荣盛之日,吾所以悲哀耳。”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