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容寂寞花无主,顾影低回泣路隅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玉容寂寞花无主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yù róngjì mòhuāwú zhǔ |
顾影低回泣路隅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虞 拼音: gù yǐngdī huíqìlùyú |
玉容寂寞花无主,顾影低回泣路隅释义
【玉容】1.美称女子的容貌。晋陆机《拟<西北有高楼>》诗:“玉容谁得顾,倾城在一弹。”唐王建《调笑令》词:“玉容顦顇三年,谁復商量管絃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从今后玉容寂寞梨花朵,胭脂浅淡樱桃颗,这相思何时是可?”2.借指美女。唐方干《陪李郎中夜宴》诗:“遍请玉容歌白雪,高烧红蜡照朱衣。”3.对人容貌的敬称。晋陆云《大将军讌会被命作此诗》之六:“俯覿嘉宾,仰瞻玉容。”
【寂寞】空虚无物。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:“是故於全乎去能,於假乎去事,於知乎去几,所知者妙矣。若此则能顺其天,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天含和而未降,地怀气而未扬,虚无寂寞,萧条霄雿。”《文选·沉约<齐故安陆昭王碑文>》:“风尘不起,囹圄寂寞。”吕向注:“寂寞,言空虚也。”2.寂静无声;沉寂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忧苦>》:“巡陆夷之曲衍兮,幽空虚以寂寞。”王逸注:“寂寞,无人声也。”晋谢道韫《登山》诗:“巖中间虚宇,寂寞幽以玄。”老舍《微神》:“﹝小房子﹞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,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无主】1.指国无君;军无将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惟天生民有欲,无主乃乱。”孔传:“民无君主,则恣情欲,必致祸乱。”《管子·权修》:“万乘之国,兵不可以无主。”《东观汉记·冯异传》:“更始败亡,天下无主。”唐杜牧《张保皋郑年传》:“大臣杀其王,国乱无主。”2.指无主祭人。《仪礼·丧服》:“无主者,谓其无祭主者也。”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丧有无后,无无主。”孔颖达疏:“若无主则相对宾有闕,故四邻里尹主之,是无得无主也。”3.指宗庙无木主。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曾子问曰:‘古者师行,必以迁庙主行乎?’孔子曰:‘天子巡守,
【顾影】亦作“顾景”。自顾其影。有自矜、自负之意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昭君丰容靚饰,光明汉宫,顾景裴回,竦动左右。”宋王安石《明妃曲》之一:“低迴顾影无颜色,尚得君王不自持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颜氏》:“女入房,巾服而出,曰:‘视妾可作男儿否?’生视之,儼然一顾影少年也。”
【低回】1.徘徊,流连。南朝宋鲍照《松栢篇》诗:“扶舆出殯宫,低迴恋庭室。”唐韩愈《祭郴州李使君文》:“逮天书之下降,犹低迴以宿留。”2.谓曲意奉承。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崔玄微》:“醋醋又言曰:‘诸女伴皆住苑中,每岁多被恶风所挠,居止不安,常求十八姨相庇。昨醋醋不能低迴,应难取力。’”3.谓思绪或情感萦回。清冒襄《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》:“只觉低迴伤旧事,我有万感付琵琶。”杨朔《海市·百花时节》:“到今天,人类生活的天地这样开阔,当然不一定只是思念自己的亲人,可是,每逢节日,还是会引起你无限低迴的情绪的。”参见“低回
【泣】《廣韻》去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乞及切,音湇。《說文》無聲出涕也。《徐鉉曰》泣,哭之細也。《禮·檀弓》泣血三年。又《集韻》力入切,音立。猋泣,疾貌。又與澀通。血凝不消也。《素問》寒氣容于背兪之脈,則血脈泣。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
【隅】《廣韻》遇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元俱切,音虞。《說文》陬也。《玉篇》角也。《書·益稷》帝光天之下,至于海隅蒼生。《詩·邶風》俟我於城隅。《禮·曲禮》摳衣趨隅。《註》趨隅,升席也。又《檀弓》童子隅坐而執燭。《註》隅坐,不與成人並。《論語》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。又《玉篇》廉也。《詩·大雅》抑抑威儀,維德之隅。《禮·儒行》砥厲廉隅。又海隅,十藪之一。《爾雅·釋地》齊有海隅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》宮隅之制七雉,城隅之制九雉。《註》宮隅,城隅,謂角浮思也。又山名。《魯語》汪芒氏之君也,守封隅之山者也。《註》封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