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润金明信好冠,错刀剜出藓纹乾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玉润金明信好冠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二十六桓 拼音: yù rùnjīnmíng xìnhǎo|hào1|4 |
错刀剜出藓纹乾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cuò dāowānchūxiǎnwén|wèn |
玉润金明信好冠,错刀剜出藓纹乾释义
【玉润】1.《礼记·聘义》:“君子比德於玉焉,温润而泽,仁也。”后因以“玉润”比喻美德。汉班固《东京赋》:“﹝百姓﹞莫不优游而自得,玉润而金声。”三国魏嵇康《琴赞》:“温乎其仁,玉润外鲜。”《梁书·刘遵传》:“其孝友淳深,立身贞固,内含玉润,外表澜清。”2.形容外貌光洁润泽。唐顾况《露青竹杖歌》:“玉润犹沾玉垒雪,碧鲜似染萇弘血。”宋赵彦端《鹧鸪天·箫莹》词:“花动仪容玉润颜,温柔嫋娜趁幽闲。”3.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﹝卫玠﹞总角乘羊车入市,见者皆以为玉人……玠妻父乐广,有海内重名,议者以为‘妇公冰清,女壻玉润’
【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今。《易·繫辭註》天地之數,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。《疏》地四與天九相得,合爲金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四曰金,金曰從革。《傳》金可以攺更。《疏》可銷鑄以爲器也。《又》從革作辛。《傳》金之氣味。《疏》金之在火,別有腥氣,非苦非酸,其味近辛,故云金之氣味。又金有五色。《說文》五色金,黃爲之,長久薶,不生衣。百煉不輕,從革不違,西方之行,生於土。《爾雅·釋器》黃金謂之璗,其美者謂之鏐,白金謂之銀,其美者謂之鐐。《書·禹貢》厥貢惟金三品。《傳》金銀銅也。《前漢
【明信】犹言诚心敬意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苟有明信,涧、溪、沼、沚之毛……可荐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。”南朝陈徐陵《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》:“国家体兹明信,有同皎日。”宋秦观《郭子仪单骑见虏赋》:“惟有明信,乃成茂勋。”2.犹确信。《后汉书·李法传》:“上疏以为朝焉苛碎……又讥史官记事不实,后世有识,寻功计德,必不明信。”3.贤明而诚笃。唐柳宗元《送元暠师序》:“中山刘禹锡,明信人也。”4.信物。清沉起凤《谐铎·鬼婿》:“妾有玉珮一枚,持献萱堂,以作明信。”典
【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皓切,蒿上聲。美也,善也。《詩·鄭風》琴瑟在御,莫不靜好。又相善也。《詩·衞風》永以爲好也。又好會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琬圭以結好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藉寡君之命,結二國之好。又人名。張好好,年十三,姣麗善歌,杜牧置樂籍中。見《唐書·杜牧傳》。又曲名。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,仙樂競奏,唱人閒好。見《武夷山志》。又《廣韻》呼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到切,音耗。《說文》愛而不釋也。女子之性柔而滯,有所好,則愛而不釋,故於文,女子爲好。《詩·唐風》中心好之。又孔也。《
【冠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丸切《正韻》沽歡切,音官。《說文》絭也,所以絭髮。从冖,元。冠有法制,故从寸。《徐曰》取其在首,故从元。古亦謂冠爲元服。《白虎通》冠者,卷也。卷持其髮也。《釋名》冠,貫也,所以貫韜髮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上古穴居野處,衣毛冒皮。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,遂制冠冕纓緌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古者鶡冠子之後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官去聲。《禮·曲禮》二十曰弱冠。《冠儀》冠者,禮之始也。故聖王重冠。《白虎通》男子幼,娶必冠。《韻會》男子二十加冠曰冠。又爲衆之首曰冠。《前漢·魏
【错刀】1.汉王莽所铸币名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又造契刀、错刀……错刀,以黄金错其文曰‘一刀直五千’。”王先谦补注:“错刀长二寸,文曰‘一刀平五千’。‘一刀’阴识,以黄金错之;‘平五千’阳识。”2.引申为钱币的通称。唐韩愈《潭州泊船呈诸公》诗:“闻道松醪贱,何须吝错刀。”3.即金错刀。唐独孤及《送陈兼应辟》诗:“因君附错刀,送远益凄其。”宋王安石《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》之二:“玉润金明信好冠,错刀剜出蘚纹乾。”参见“金错刀”。
【剜】《唐韻》一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烏丸切《正韻》烏歡切,音豌。《說文》削也。《韓愈·和裴度假山詩》有洞若神剜,有巖若天劃。又叶紆云切。《歐陽脩·菱溪石詩》皆云女媧初鍛鍊,融結一氣凝眞純。苟非神聖親手跡,不然孔竅誰雕剜。《集韻》亦省作。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藓】《唐韻》息淺切,音癬。苔蘚也。《本草》屋遊,一名瓦蘚。又《述異記》苔草亦呼宣蘚。《韻會》蘚,垣衣。一曰白草名。
【纹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玉篇》綾紋也。《類篇》織紋。《篇海》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