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生付沮溺,高论看夔龙
余生付沮溺,高论看夔龙释义
【高论】纵谈,纵论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刻意尚行,离世异俗,高论怨诽,为亢而已矣。”汉朱浮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:“高论尧舜之道,不忍桀紂之性。”宋苏轼《荀卿论》:“尝读《孔子世家》,观其言语文章,循循莫不有规矩,不敢放言高论。”清刘大櫆《祭邵公文》:“余足在门,公履倒趿。高论一世,纵横酒榼。”2.高谈阔论;不切实际的议论。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文帝曰:‘卑之,毋甚高论,令今可施行也。’”司马贞索隐:“卑,下也。欲令且卑下其志,无甚高谈论,但令依时事,无説古远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初平元年》:“孔公绪清谈高论
【夔龙】1.相传舜的二臣名。夔为乐官,龙为谏官。《书·舜典》:“伯拜稽首,让于夔龙。”孔传:“夔龙,二臣名。”唐杜甫《奉赠萧十二使君》诗:“巢许山林志,夔龙廊庙珍。”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。元耶律楚材《和人韵》之二:“安得夔龙立廊庙,扶持尧舜济斯民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吴刎》:“伯嚭那老贼呵!我一心认是济世夔龙,谁知你是蠹国鴟梟。”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今当此春昼,夔龙并集,亦当有词赋示后,今日之盛,方不泯灭无传。”2.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。《红楼梦》第五三回:“上面两席是李婶娘、薛姨妈坐,东边单设一席,乃是雕夔龙护屏
【余生】1.犹残生。指晚年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君子有所思行》:“餘生不欢娱,何以竟暮归。”唐白居易《祭弟文》:“尔塋之东,是吾他日归全之位;神纵不合,骨且相依,岂恋餘生?愿毕此志。”巴金《随想录·人民友谊的事业》:“倘使问起我这次访问的最大收获,我的回答便是:让我也把这余生献给人民友谊的事业。”2.幸存的性命。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“邺中集”诗·陈琳》:“餘生幸已多,矧迺值明德。”《新唐书·刘黑闼传》:“我不以餘生为王復讎,无以见天下义士!”清黄遵宪《潮州行》诗:“虎口脱餘生,惊喜泣相语。”漢
【付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遇切,音傳。畀也,授也。《孔叢子·記義篇》孔子曰:若苟付可付。則己不勞,而賢才不失矣。又《集韻》符遇切。同祔。祭名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,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。《註》付當爲祔。又姓。 《說文》从寸持物對人。《徐鉉曰》寸,手也。亦作仅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,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。〕 謹照原文詳改祥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,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。〕 謹照原文詳改祥。
【沮溺】谓水淹之患。明李东阳《冀州城重修记》:“癸卯之春,沮溺未平,君乃议修復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长沮、桀溺耦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”钱穆新解:“﹝长沮、桀溺﹞两隐者,姓名不传。沮,沮洳。溺,淖溺。以其在水边,故取以名之。”后诗文中常以“沮溺”借指避世隐士。汉王粲《从军诗》之一:“不能效沮溺,相随把锄犂。”唐韦应物《秋郊作》诗:“方愿沮溺耦,淡泊守田庐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谈义》:“绍巢由之絶轨,蹈沮溺之高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