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树花歌百花里,珊瑚窗中海日迸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玉树花歌百花里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上六止 拼音: yù shù huā1bǎi huālǐ |
珊瑚窗中海日迸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:去四十四諍 拼音: shān hú11|4hǎi44 |
玉树花歌百花里,珊瑚窗中海日迸释义
【玉树花】玉树后庭花》。唐胡曾《陈宫》诗:“不知即入宫中井,犹自听吹‘玉树花’。”明刘基《绝句漫兴》之二:“兔葵燕麦旧人家,曾唱南朝‘玉树花’。”参见“玉树后庭花”。汉
【歌】〔古文〕可哥《唐韻》古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何切,音柯。《說文》詠也。《徐曰》長引其聲以詠也。《釋名》人聲曰歌。歌者,柯也。以聲吟詠上下,如草木有柯葉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兗冀言歌,聲如柯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正義曰》直言不足以申意,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。《禮·樂記》詩言其志也,歌詠其聲也。《又》歌之爲言也,長言之也。言之不足,故長言之。又曲合樂也。《詩·魏風》我歌且謠。《傳》曲合樂曰歌,徒歌曰謠。《疏》正義曰:謠旣徒歌,則歌不徒矣,故曰曲合樂曰歌。歌謠對文如此,散則歌爲總名,未必合樂也
【百花】亦作“百华”。各种花。北周庾信《忽见槟榔》诗:“緑房千子熟,紫穗百花开。”唐熊孺登《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》诗:“应被百华撩乱笑,比来天地一閒人。”宋梅尧臣《依韵和李密学会流杯亭》:“来从百花底,转向众宾前。”郭小川《投入火热的斗争》诗:“就连梦,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,那般清新。”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
【珊瑚】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,状如树枝,多为红色,也有白色或黑色的。鲜艳美观,可做装饰品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珊瑚碧树,周阿而生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金石八·珊瑚》:“珊瑚生海底,五七株成林,谓之珊瑚林。居水中直而软,见风日则曲而硬,变红色者为上,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。亦有黑色者不佳,碧色者亦良。昔人谓碧者为青琅玕,俱可作珠。许慎《説文》云:‘珊瑚色赤,或生於海,或生於山。’据此説,则生於海者为珊瑚,生於山者为琅玕,尤可徵矣。”2.指珊瑚珠。《清史稿·舆服志二》:“朝服朝珠三盘,东珠一,珊瑚二,
【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楚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初江切。與牕同。《說文》本作囪。在牆曰牖,在戸曰囪。或作窗。《釋名》窗,聰也。於外窺內爲聰明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四旁雨夾窗。《註》助戸爲明。亦作牕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麤叢切,音怱。通孔也,竈突也。 《韻會》案集韻,麤叢切,類篇韻補俱同。或作牕。《鮑昭·玩月詩》蛾眉蔽珠櫳,玉鉤隔銷。三五二八時,千里與君同。《陶潛詩》有酒有酒,閒飮東牕。願言懷人,舟車靡從。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。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【海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呼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亥切,音醢。《說文》天池也。以納百川者。《釋名》海,晦也。主承穢濁水,黑如晦也。《書·禹貢》江漢朝宗于海。又環九州爲四海。《書·禹貢》四海會同。《爾雅·釋地》九夷,八狄,七戎,六蠻,謂之四海。又物產饒富爲陸海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所謂天下陸海之地。又天海,星名。《甘氏星經》天海十星,在壁西南。又州名。《廣韻》禹貢徐州之域,七國時屬楚,秦爲薛郡,漢爲東海郡。後魏爲海州。又《韻補》叶虎洧切,音喜。《詩·小雅》沔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鴥彼飛隼,載飛載止。又叶火五切,音虎。《陸雲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【迸】同逬。詳後逬字註。zdic.net漢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