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洗荒竹,溪沙填废渠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溪沙填废渠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九魚 拼音: 1shā|shàtián|zhènfèiqú|jù |
雨水洗荒竹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:入一屋 拼音: yǔ shuǐxǐ|xiǎnhuāngzhú |
雨水洗荒竹,溪沙填废渠释义
【溪】《廣韻》苦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奚切。與谿同。《說文》山瀆無所通者。又水註川曰谿。 《廣韻》或作磎。
【沙】《唐韻》所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師加切,音紗。《說文》水散石也。从水从少,水少沙見。楚東有沙水。《水經注》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,又東北注梁爲沙水。又《山海經》盧其之山,無草木,多沙石,沙水出焉,南流注于涔水。又潁水之別名。《爾雅·釋水》潁爲沙。《註》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。又疏土也。《易·需卦》需于沙。《正義》沙,水旁之地。《詩·大雅》鳧鷖在沙。又州名,在西徼外,取沙角山爲名,卽三秦記鳴沙山也。《廣輿記》沙州鳴沙山,峰勢危峻,沙如乾糖。天氣淸朗則沙鳴,聞數里外。又流沙,西境極遠之地。《書·禹貢》西被于
【渠】《唐韻》彊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求於切,音蕖。《說文》水所居也。《禮·曲禮》溝渠必步。又水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渠水首受江,北至射陽入湖。又渠渠,勤也。《詩·秦風》夏屋渠渠。《箋》渠渠,猶勤勤也。《註》深廣貌。又大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誅其渠帥。又樂章名。《魯語》金奏肆夏樊遏渠。《註》納夏一名渠。又漸也。《淮南子·汜論訓》渠幨以守。《註》渠,漸也。又軒渠,笑貌。《後漢·方技傳》軒渠笑自若。又俗謂他人爲渠儂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水出鄭縣南巴嶺,流逕宕渠縣。謂之宕渠水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謂車輞爲渠。《
【雨水】1.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公历二月十九日前后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雨水之日獭祭鱼。”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仲春之月﹞始雨水,桃始华。”郑玄注:“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。”2.雨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乃庚子雨水洒道,辛丑清靚无尘。”五代齐己《野步》诗:“田园经雨水,乡国忆桑耕。”元无名氏《争报恩》楔子:“相公稳登前路,等雨水晴时节,可来取俺老小每也。”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头:“秋季雨水勤,飘飘洒洒的,净连阴天,下的人浑身又湿又涩。”
【洗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典切,音銑。《說文》洒足也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使兩女子洗足。又潔也。《書·酒誥》自洗腆致用酒。又姑洗,律名。《周語》姑洗所以修百物,考神納賔。《白虎通·五行論》洗者,鮮也。又姑洗,鐘名。見《左傳·定四年》。又洗馬,官名。又姓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先禮切《正韻》想禮切,音姺。與洒同。滌也。《易·繫辭》聖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又承水器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設洗于東榮。又石名。《山海經》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,其下多洗石。又洗手,花名。《楓窻小牘》雞冠花,汴人謂之洗手花。漢典考證
【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呼光切,音肓。《說文》蕪也。一曰草掩地也。《周語》田疇荒蕪。《韓詩外傳》四穀不升謂之荒。《爾雅·釋天》果不熟爲荒。又廢也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無荒棄朕命。《傳》無廢棄我命。又大也。《詩·周頌》天作高山,大王荒之。《書·益稷》惟荒度土功。《傳》大治度水土之功。又《書·禹貢》五百里荒服。《爾雅·釋地》觚竹、北戸、西王母、日下,謂之四荒。又掩也。《詩·周南》南有樛木,葛藟荒之。又空也。《吳語》荒成不盟。又蒙也。《禮·喪大記註》在旁曰帷,在上曰荒。又《集韻》同慌。《楚辭·哀郢》
【竹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張六切《正韻》之六切,音竺。《說文》冬生靑艸,象形。下垂箁箬也。《竹譜》植類之中,有物曰竹。不剛不柔,非草非木。小異空實,大同節目。《又》竹雖冬蒨,性忌殊寒。九河鮮育,五嶺實繁。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禮·月令》日短至,則伐木取竹箭。《周禮·夏官》東南曰揚州,其利金、錫、竹箭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渭川千畝竹,其人與千戸侯等。《釋名》竹曰个。《淮南子·俶眞訓》竹以水生。又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》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絲木竹。《禮·樂記》竹聲濫,濫以立會,會以聚衆。《史記·律書註》古律用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