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兔镝难穿,桂枝人共折

玉兔镝难穿,桂枝人共折

诗句读音
桂枝人共折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二齊
拼音: guì zhīrén4|1zhē|zhé|shé
玉兔镝难穿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仙
拼音: yù tùdínán|nàn|nuóchuān

玉兔镝难穿,桂枝人共折释义

【桂枝】1.传说月中有桂树,因以“桂枝”指月。唐卢照邻《明月引》:“横桂枝於西第,绕菱花於北堂。”唐太宗《辽城望月》诗:“魄满桂枝圆,轮亏镜彩缺。”2.“桂林一枝”的省言。喻登科及第。唐孟浩然《送洗然弟进士举》诗:“桂枝如已擢,早逐雁南飞。”唐司空曙《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》诗:“欲归江海寻山去,愿报何人得桂枝。”宋梅尧臣《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》诗:“无忘桂枝荣,举酒一以送。”元杨弘道《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》诗:“明年桂枝春,兄弟双翱翔。”参见“桂林一枝”。3.中药名。即肉桂。可作中药。明李时珍《本草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
【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用切,蛩去聲。《說文》同也。从廿卄。《徐曰》廿音入,二十共也,會意。《玉篇》同也,衆也。《廣韻》皆也。《增韻》合也,公也。《禮·王制》爵人于朝,與士共之。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法者,所與天下共也。又《唐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容切,音恭。《前漢·王褒傳》共惟秋法,五始之要。《註》服虔曰:共,敬也。師古曰:共,讀曰恭。又姓。《氏族略》以國爲氏。又地名。《詩·大雅》侵阮徂共。《韻會》阮國之地,在河內共城。又《集韻》古勇切《正韻》居竦切,恭上聲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垂作

【折】《唐韻》旨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列切,音浙。拗折也。《詩·鄭風》無折我樹。《周語》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,於是乎有折俎。又斷之也。《易·賁象》君子以明庶政,無敢折獄。《疏》勿得直用果敢,折斷訟獄。又折中也。《前漢·貢禹傳》微孔子之言,亡所折中。又曲也。《禮·玉藻》折還中矩。《註》曲行宜方。還亦作旋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吾益知吳壁中曲折,請復往。又屈也。《前漢·伍被傳》折節下士。又挫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。《前漢·蒯通傳》漢王一日數戰,亡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。又止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禦

【玉兔】话中月亮里的白兔。晋傅咸《拟<天问>》:“月中何有?玉兔擣药。”明沉鲸《双珠记·协谋诬讼》:“计就月中擒玉兔,谋成日里捉金乌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二三:“八月十五中秋节,满月的银光之下,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,何其清切。”2.指月亮。唐韩琮《春愁》诗:“金乌长飞玉兔走,青鬢长青古无有。”元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明滴溜银蟾似海山,光灿烂玉兔照天关。”《说岳全传》第十三回:“一路説,一路行,不多时,早已金乌西坠,玉兔东昇。”3.乐曲名。《宋史·乐志一》:“欲依月律,撰《神龟》、《甘露》、《紫芝》、《嘉禾》、《玉

【镝】《唐韻》都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歷切,音的。《說文》矢鏠也。《釋名》鏑,敵也。可以禦敵也。《史記·秦楚之際月表》銷鋒鏑。《註》鏑,音的。一作鍉。又《匈奴傳》作爲鳴鏑。《註》鏑,箭也。如今鳴射。

【难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韻會》那干切《集韻》那肝切,音。《說文》鳥也。本作。又《玉篇》不易之稱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惟帝其難之。《咸有一德》其難其愼。又珠名。《曹植·美人行》珊瑚閒木難。《註》《南越志》曰:木難,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難從党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囊何切《正韻》奴何切。同儺。《集韻》難,卻除凶惡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遂令始難歐疫。《夏官·方相氏》率百隸而時難,以索室驅疫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,命國難。《又》季冬命有司大難。又《詩·小雅》其葉有難。《傳》難然盛貌。《釋文》乃

【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昌緣切,音川。《說文》通也,穴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謂無牙,何以穿我屋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彭吳穿穢貊,朝鮮置滄海郡。《註》本皆荒梗,始開通之,故言穿。又《增韻》委曲入也,鑽也,鑿也。《前漢·溝洫志》穿渠漑田。又《廣韻》孔也。《史記·鄧通傳》孝文夢欲上天,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,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。《後漢·耿恭傳》衣屨穿決。又國名。《爾雅·釋地八狄疏》六曰穿胷。又《本草》百穿,蜂房也。又《拾遺記》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,用紅縷繫餅置屋上,謂之補天穿。又《廣韻》尺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