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阳突骑邯郸儿,酒酣并辔金鞭垂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酒酣并辔金鞭垂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五支 拼音: jiǔ hānbìng pèijīnbiānchuí |
渔阳突骑邯郸儿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十七眞 拼音: yúyáng1qíhán dānér |
渔阳突骑邯郸儿,酒酣并辔金鞭垂释义
【酒酣】尽兴,畅快。《吕氏春秋·长攻》:“代君至,酒酣,反斗而击之,一成脑涂地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酒酣,高祖击筑,自为歌诗。”裴駰集解引应劭曰:“不醒不醉曰酣。一曰酣,洽也。”晋左思《咏史》之六:“荆軻饮燕市,酒酣气益振。”清陈梦雷《西郊杂咏》之六:“微雨喜初霽,酒酣江復清。”
【并辔】谓并执马缰绳。辔,缰绳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左并轡,右援枹而鼓。马逸不能止,师从之。”后因指两马并行。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释争》:“是故并轡争先而不能相夺。”《说唐》第二回:“罗艺大喜,同杨林并轡而行。”杨成武《飞夺泸定桥》:“我和团长并辔而行。”並轡:1.两马并驰。唐张说《赠赵侍御》诗:“并轡躧郊郭,方舟玩游演。”宋陆游《十二月二日夜梦与客并马行黄河上》诗:“并轡徐驱百里中,云开太华翠摩空。”2.犹言并驾齐驱。宋无名氏《儒林公议》卷上:“﹝张咏正﹞尝遗亿书云:‘世之才豪,须藉知识制之,则豪气不暴纵,不
【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今。《易·繫辭註》天地之數,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。《疏》地四與天九相得,合爲金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四曰金,金曰從革。《傳》金可以攺更。《疏》可銷鑄以爲器也。《又》從革作辛。《傳》金之氣味。《疏》金之在火,別有腥氣,非苦非酸,其味近辛,故云金之氣味。又金有五色。《說文》五色金,黃爲之,長久薶,不生衣。百煉不輕,從革不違,西方之行,生於土。《爾雅·釋器》黃金謂之璗,其美者謂之鏐,白金謂之銀,其美者謂之鐐。《書·禹貢》厥貢惟金三品。《傳》金銀銅也。《前漢
【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連切,音編。《說文》本作。驅也。《玉篇》笞也。馬箠也。《書·舜典》鞭作官。《傳》以鞭爲治官之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左執鞭弭,右屬櫜鞬。《禮·曲禮》乗路馬,必朝服載鞭策,不敢授綏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執鞭度守門。《史記·三皇紀》以赤鞭鞭草木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〕 謹照原文省吏字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凡市入,則胥吏執鞭度守門。〕 謹照原文省吏字。
【垂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甀。自上縋下。《易·大傳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·小雅》垂帶而厲。又布也。《後漢·鄧禹傳》垂功名於竹帛。又同陲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·顧命》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。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·袁盎傳》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又邊垂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虔劉我邊垂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方今四垂宴然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《註》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。《宣八年》仲遂卒于垂。《註》齊地。又《集韻》馳僞切,音縋。鄉名。在縣。又《集韻》樹僞切《正韻》殊僞切
【渔】《唐韻》語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居切,音魚。《說文》捕魚也。《易·繫辭》以佃以漁。又侵取無擇曰漁。《禮·坊記》諸侯不下漁色。《註》漁色,取象捕魚,然中網取之,是無所擇。又或作。《周禮·天官》人掌以時。又水名,在漁陽。《水經注》漁水,出縣東南。又姓,宋漁仲脩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牛據切,音御。義同。 《韻會》本作。《徐曰》从二魚,魚多也。篆文从省。
【阳】與陽同。見《字彙補》字註。(陽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與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章切《正韻》移章切,音羊。《玉篇》營天功,明萬物謂之陽。《說文》高明也。又日也。《詩·小雅》湛湛露斯,匪陽不晞。《傳》陽,日也。《左傳·文四年》天子當陽。《禮·祭義》殷人祭其陽。《註》陽謂日中時也。《孟子》秋陽以暴之。又《楚辭·遠遊》集重陽,入帝宮。《註》積陽爲天,天有九重,故曰重陽。又《玉篇》雙也。又月建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十月爲陽。《詩·小雅》歲亦陽止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春爲靑陽。《註》氣淸而溫陽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癸曰昭陽。又五月
【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韻會》陀骨切《集韻》他骨切,音葖。《揚子·方言》江湘謂卒相見曰突。一曰出貌。《詩·齊風》突而弁兮。又觸也,欺也。《任昉·致大司馬簫衍記室箋》府朝初建,俊賢翹首,維此魚目,唐突璵璠。又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五年》鄭子展子產伐,宵突城。《註》突,穿也。又禿也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孫叔敖突禿長左。《註》謂短髮可凌突人者。又《爾雅·釋宮》植謂之傳,傳謂之突。《疏》植謂戸之維持鎖者也,植木爲之,又名傳。又名突也。又惡馬曰突。《前漢·法志》以鞿而御駻突。《註》突,惡馬。又竈突。《前漢·霍光傳》其竈直突。《
【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羈切《正韻》渠宜切,音奇。《說文》跨馬也。《名》騎,支也,兩脚支別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奇寄切,音芰。義同。又《增韻》馬軍曰騎。《禮·曲禮》前有車騎。《疏》古人不騎馬,故經典無言騎。今言騎,是周末時禮。《能攺齋漫錄》左傳昭二十五年,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。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,此騎馬之漸也。《正字通》古者服牛乗馬,馬以駕車,不言單騎。至六國時,始有單騎,蘇秦所謂車千乗,騎萬匹是也。又票騎,官名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。《註》位三司,品秩同大將軍。又旄頭騎
【邯郸】1.古地名。今河北省邯郸市。春秋时,卫地,后属晋。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自晋阳徙都邯郸。秦王政十九年(公元前228年)置邯郸郡。三国、魏、晋为广平郡,隋开皇中改置县,唐、宋、金、元因之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夏四月,齐侯、卫侯救邯郸,围五鹿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邯郸北通燕涿,南自郑卫,漳河之间一都会也。”清陈维崧《菩萨蛮·赠梁陶侣》词:“邯郸年少春衫緑,鸣筝竞唱《棠村曲》。”2.战国赵都邯郸,因以为赵的代称。《竹书纪年·显王》:“六年,我师伐邯郸,取列人。我师伐邯郸,取肥。”《竹书纪年·显王》:“十六年
【儿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人也。《玉篇》仁人也。孔子曰:人在下,故詰屈。《戴侗·六書故》人儿非二字,特因所合而變其勢。合於左者,若伯若仲。合於下者,若兒若見。《鄭樵·六書略》人象立人,儿象行人。又《集韻》居拜切,音戒。仁人也。(兒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汝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支切,爾平聲。《說文》孺子也。象形。小兒頭囟未合。又《韻會》男曰兒,女曰嬰。又《韻會》兒,倪也。人之始,如木有端倪。又《倉頡篇》兒,嬬也。謂嬰兒嬬嬬然,幼弱之形也。又《韻會》姓也。漢有兒寬。又《唐韻》五稽切《集韻》《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