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焉久从戎,兼复解论兵

于焉久从戎,兼复解论兵

诗句读音
兼复解论兵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jiānfùjiě|jiè|xièlùn bīng
于焉久从戎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yú yānjiǔcóng róng

于焉久从戎,兼复解论兵释义

【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堅嫌切《正韻》古嫌切,音縑。《說文》幷也。从手禾。兼持二禾也。《徐曰》會意。秉持一禾,兼持二禾。可兼持者,莫若禾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縣宰缺者,數年守兼。《註》師古曰:不拜正官,令人守兼也。又姓。《韻會》衞公子兼之後。
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
【解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佳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嶰切,皆上聲。《說文》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庖丁解牛。《左傳·宣四年》宰夫解黿。《前漢·湯傳》支解人民。《註》謂解其四支也。又《博雅》散也。《玉篇》緩也。《易·解卦註》解,難之散也。《正義》解有兩音,一古買反,謂解難之初。一諧買反,謂旣解之後。故序卦云:解者,緩也。險難解釋,物情舒緩,故爲解也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》今獨王,恐天下解也。《註》謂離散其心也。又《玉篇》釋也。《儀禮·大射禮·解綱註》解,猶釋也。《文心雕龍》百官詢事,則有關刺解諜。解者,釋也。解釋

【论兵】研究军事和兵法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甘茂攻宜阳,三鼓之而卒不上。秦之右将有尉对曰:‘公不论兵,必大困。’”鲍彪注:“言不以兵法治士也。”唐杜甫《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》:“开府当朝杰,论兵迈古风。”清黄遵宪《为何翽高兵部题<象山图>》诗:“叩门海客偶谈瀛,发篋《阴符》或论兵。”

【于焉】从此;于此。唐顾况《塞上曲》:“酣战祈成功,于焉罢边衅。”唐唐彦谦《游南明山》诗:“于焉偶閒暇,鸣轡忽相聚。”于是。《诗·小雅·白驹》:“所谓伊人,於焉逍遥。”朱熹集传:“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。”陈奂传疏:“《玉篇》:‘焉,是也。’言於是消摇也。今字作‘逍遥’。”《后汉书·董卓传论》:“及残寇乘之,倒山倾海,崑冈之火,自兹而焚,《版》《荡》之篇,於焉而极。”唐元稹《相和歌辞·决绝词》:“有美一人,於焉旷絶。”明刘基《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》诗:“珍重无生侣,於焉托清净。”

【久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舉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已有切,音九。暫之反也。《易·繫辭》恆久也。《中庸》不息則久。《註》久,常於中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乃道,道乃久。又待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士伯曰:寡君以爲盟主之故,是以久子。又《說文》久,从後灸之,象人兩脛,後有距也。引周禮,久諸牆以觀其橈。◎按今《考工記·廬人》作灸,諸牆以眡其橈。註灸,猶柱也。釋文音救。又《儀禮·士喪禮》夏祝鬻餘飯用二鬲,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。《註》久讀爲灸。《疏》灸,塞義,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。又《韻補》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

【从戎】。三国魏曹植《杂诗》之二:“类此游客子,捐躯远从戎。”唐刘商《赠头陀师》诗:“少壮从戎马上飞,雪山童子未緇衣。”宋陆游《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》诗:“四十从戎驻南郑,酣宴军中夜连日。”陈毅《记淮海前线见闻》诗:“老战士,几年久从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