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章有孺子,同时隐江湄

豫章有孺子,同时隐江湄

诗句读音
豫章有孺子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yù zhāngyǒu|yòurú zǐ
同时隐江湄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tóng shíyǐn|yìnjiāng méi

豫章有孺子,同时隐江湄释义

【豫章】亦作“豫樟”。木名。枕木与樟木的并称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子期曰:‘昔者吾以力事君,不可以弗终。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。’”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:“荆有长松、文梓、楩、柟、豫樟,宋无长木,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其北则有阴林巨树,楩枏豫章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案:《活人》云:‘豫,今之枕木也。章,今之樟木也。二木生至七年,枕樟乃可分别。’”唐杜甫《赠蜀僧闾邱师兄》诗:“豫章夹日月,岁久空深根。”唐白居易《寓意》诗之一:“豫樟生深山,七年而后知。”清钱芳标《长椿寺病马行》:“乃知不材造物怜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孺子】1.幼儿,儿童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,皆有怵惕惻隐之心。”宋苏轼《教战守策》:“今者治平之日久,天下之人骄惰脆弱,如妇人孺子。”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一·裕靖节公殉难》:“掘壕如浅沟,一孺子能踰之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我曾于五月二十日寄一孺子相片。”2.古代称天子、诸侯、世卿的继承人。《书·立政》:“呜呼!孺子王矣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立宣帝玄孙婴为太子,号曰孺子。”唐罗隐《筹笔驿》诗:“千里江山轻孺子,两朝冠剑恨譙周。”《新唐书·王承元传》:“﹝承元﹞乃谢曰:‘诸君

【同时】1.同时代;同一时候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今夫此人,以为与己同时而生,同乡而处者,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;是专无主正。”唐杜甫《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》:“乾坤几反覆,扬马宜同时。”丁玲《韦护》第二章:“两人同时对望了一下,都了解那意义。”2.犹当时,那时。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秘书新省成,徽庙临幸,孙叔诣参政作贺表……同时无能及者。”明陈继儒《珍珠船》卷一:“﹝繁彦举﹞竟流落以死,同时有郑云表者,慕彦举之为人,作诗挽之。”3.并且。鲁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我拿下来打开看时,很吃了一惊,同时也感

【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於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倚謹切,音櫽。《爾雅·釋詁》隱,微也。《註》微謂逃藏也。《易·乾卦》龍德而隱者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旣隱。《註》隱猶去也。又《說文》蔽也。《玉篇》匿也。《論語》言及之而不言,謂之隱。《禮·檀弓》事親有隱而無犯。《魯語》五而已,無有隱者,隱乃諱也。又《廣韻》私也。《論語》吾無隱乎爾。《疏》孔子敎人無所隱惜。又《玉篇》不見也。《易·繫辭》巽稱而隱。《註》稱揚命令,而百姓不知其由。《史記·韓安國傳》壷遂之深中隱厚。又《禮·曲禮》不以隱疾。《註》隱疾,衣中之疾也。又《

【江湄】江岸。汉刘向《列仙传·江妃赞》:“灵妃艷逸,时见江湄。”宋杨万里《衢州近城果园》诗:“未到衢州五里时,果林一望蔽江湄。”清方文《送王幼公之毘陵》诗:“商颷振林簿,脱叶盈江湄。”沉尹默《临江仙》词:“岭云如有接,荏苒过江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