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卮前肃穆,天语听温淳

玉卮前肃穆,天语听温淳

诗句读音
玉卮前肃穆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yù zhīqiánsù mù
天语听温淳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tiān yǔtīngwēn chún

玉卮前肃穆,天语听温淳释义

【玉卮】玉巵”。典

【肃穆】恭敬。指人的态度、神情等。《后汉书·乐成靖王党传》:“﹝刘萇﹞不惟致敬之节,肃穆之慎,乃敢擅损牺牲,不备苾芬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屈支国》:“僧徒肃穆,精勤匪怠,并是耆艾宿德、博学高才、远方俊彦慕义至此。”《孽海花》第二七回:“第二个却生得方面大耳,神情肃穆,鬚髯丰满,大概是乌赤云了。”朱自清《欧游杂记·罗马》:“他画这屋顶时候,以深沉肃穆的心情渗入画中。”2.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,谓使人有凛然之感。汉应璩《与满炳书》:“夫漳渠西有伯阳之馆,北有旷野之望,高树翳朝云,文禽蔽緑水,沙场夷敞,清风肃穆。”宋陆

【天语】之告语。唐李白《明堂赋》:“听天语之察察,拟帝居之将将。”宋李清照《渔家傲》词:“彷彿梦魂归帝所,闻天语,殷勤问我归何处。”明唐顺之《冬至南郊》诗:“神光人共见,天语帝亲闻。”2.谓天子诏谕;皇帝所语。唐刘禹锡《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》诗:“身带霜威辞凤闕,口传天语到鷄林。”宋苏轼《用王巩韵赠其侄震》诗:“朝廷贵二陆,屡闻天语温。”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四:“茅元仪《武备志》成,曾经神宗乙夜之览,天语称其该博。”

【温淳】1.谓滋味浓厚。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饮食则温淳甘膬,脭醲肥厚。”李善注:“温淳,谓凡味之厚也。”2.温和纯朴。宋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“孟韩之温淳,迁固之雄刚,孙吴之简切,投之所嚮,无不如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