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舟平系舷,樵屩没归踵
渔舟平系舷,樵屩没归踵释义
【渔舟】渔船。南朝梁刘孝威《登覆舟山望湖北》诗:“荇蒲浮新叶,渔舟绕落花。”唐杜甫《初冬》诗:“渔舟上急水,猎火著高林。”清钱载《饮望湖亭》诗:“估客帆檣去,渔舟浦溆还。”刘半农《游香山纪事诗》之九:“渔舟横小塘,渔父卖鱼去。”
【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兵切《正韻》蒲明切,音苹。《說文》平,語平舒也。《廣韻》平,正也。《增韻》平,坦也。《易·泰卦》无平不陂。又《廣韻》平,和也。《書·堯典》平章百姓。《傳》平和章明。《疏》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。又成也。謂解恕和好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平,成也。《春秋·宣十五年》宋人及楚人平。《穀梁傳》平者,成也。善其量力而反義也。《註》各自知其力,不能相制,反共和之義。《左傳疏》平者,和也。言其先不平,而今始平。又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地平天成。《傳》水土治曰平。《詩·小雅》原隰旣平。又治
【系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計切,音繫。《說文》繫也。《博雅》相連繫也。《前漢·敘傳》系高頊之胄兮。《註》應劭曰:連也。《後漢·張衡傳》系曰。《註》系,繫也。《文選註》言繫賦之前意也。又《張衡·東京賦》雖系以隤牆塡塹。《註》系,繼也。又《左思·魏都賦》本前修以作系。《註》系者,胤也。又《廣韻》緒也。《增韻》聯屬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楚有系益。○按《說文》系自爲部,今倂入。
【舷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胡田切《集韻》胡千切,音賢。《廣韻》船舷。《正韻》船邊。《郭璞·江賦》詠採菱以叩舷。
【樵】《唐韻》昨焦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慈焦切《正韻》慈消切,音譙。《說文》散木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。又采薪曰樵。《詩·小雅》樵彼桑薪,卬烘于煁。故采薪者謂之樵夫。《史記·孟嘗君傳》樵夫牧豎。又焚也。《公羊傳·桓七年》焚之者何,樵之也。又與譙通。《前漢·趙充國傳》爲壍壘木樵。《師古註》謂爲高樓以望敵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藮,又作。字原从作艸下。又,同樵。
【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居勺切《韻會》訖約切,音腳。《說文》履也。从履省,喬聲。《廣韻》草履也。《增韻》木曰屐,麻曰屩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虞卿躡屩擔簦,一見趙王,拜爲上卿。又《正字通》居六切,音菊。《莊子音義》屩以籍鞋下也。又《集韻》通作蹻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離疏釋蹻。 《集韻》或作繑。亦作鞽、屫。
【没】〔古文〕歿歾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勃切,音歿。《說文》沈也。又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曷其沒矣。《傳》沒,盡也。《疏》言不可盡服也。又過也。《禮·坊記》君子不以美沒禮。《疏》沒,過也。不可以財物豐多,華美其事,沒過於禮。又貪也。《晉語》不沒爲後。又乾沒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張湯始爲小吏乾沒。《註》如淳曰:得利爲乾,失利爲沒。正義曰:乾沒,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。又曰:陽浮慕爲乾,心內不合爲沒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太水東南流,注于沒水。《水經注》作役水。又《孫雞林類事》高麗方言,謂水曰沒,井曰烏沒,熟水曰泥根沒
【踵】〔古文〕歱《唐韻》之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主勇切,音腫。《說文》追也。一曰往來之貌。《釋名》踵,鍾也。鍾,聚也。上體之所鍾聚也。《玉篇》足後。《集韻》本作。《禮·曲禮》車輪曳踵。《疏》踵,脚後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吳踵楚。《註》躡楚踵跡。《莊子·讓王篇》納履而踵決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北有跂踵民。《註》跂踵,踵不至地,以五指行。又《孟子》踵門而告文公。《趙岐註》踵,至也。又因也。《前漢·法志》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。《註》踵,因也。又接也。《前漢·霍去病傳》踵軍數十萬。《註》踵,接也。又頻也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