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宙穷空岁迟暮,平沙独立数寒金

宇宙穷空岁迟暮,平沙独立数寒金

诗句读音
平沙独立数寒金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píng shādú lìshù|shǔ|shuòhánjīn
宇宙穷空岁迟暮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yǔ zhòuqióngkōng|kòng|kǒngsuìchímù

宇宙穷空岁迟暮,平沙独立数寒金释义

【平沙】指广阔的沙原。南朝梁何逊《慈姥矶》诗:“野雁平沙合,连山远雾浮。”唐张仲素《塞下曲》:“朔雪飘飘开雁门,平沙歷乱转蓬根。”宋张孝祥《水调歌头·桂林集句》词:“平沙细浪欲尽,陡起忽千寻。”2.含沙量一般的沙地。对“轻沙”、“重沙”而言。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河南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。可垦者分三等:曰轻沙,曰平沙,曰重沙。”典

【独立】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”唐杜甫《独立》诗:“天机近人事,独立万端忧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﹝王生﹞见一女子生得十分美貌,独立在门内,徘徊凝望。”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”2.孤立无所依傍。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人主孤特而独立,人臣羣党而成朋。”《晋书·忠义传·吉挹》:“挹孤城独立,众无一旅,外摧凶鋭,内固津要,虏贼舟船,俘馘千计。”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秦皇岛》:“关南六里有孤山,屹然独立于海上,四面皆水,俗呼秦皇岛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二十章:“为

【数】《廣韻》所矩切《集韻》爽主切,音籔。《說文》計也。《易·說卦》數往者順。《詩·小雅》心焉數之。《禮·曲禮》問國君之富,數地以對。又《博雅》責也。《左傳·昭二年》使吏數之。《註》責數其罪。又《集韻》阻切,音所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色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雙遇切,音捒。算數也。《羣經音辨》計之有多少曰數。《類篇》枚也。《易·節卦》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。《疏》數度,謂尊禮命之多少。又《繫辭》極數知來之謂占。《疏》蓍策之數。《書·大禹謨》天之曆數在汝躬。《疏》天之曆運之數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掌官常以治數。《註》

【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胡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河干切,音韓。《說文》東也。本作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仌,水也。隸省作寒。《釋名》寒,捍也。捍,格也。《玉篇》冬時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《書·洪範》庶徴曰燠,曰寒。《傳》煥以長物,寒以成物。又司寒,水神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《註》司寒,元冥,水神也。又《周語》火見而淸風戒寒。《荀悅·申鑒》下有寒民,則上不具服。又窮窘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范叔一寒至此哉。《宋史·同甫傳》畸人寒士皆賴之。又國名,在北海,平壽縣東寒亭。《史記

【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今。《易·繫辭註》天地之數,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。《疏》地四與天九相得,合爲金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四曰金,金曰從革。《傳》金可以攺更。《疏》可銷鑄以爲器也。《又》從革作辛。《傳》金之氣味。《疏》金之在火,別有腥氣,非苦非酸,其味近辛,故云金之氣味。又金有五色。《說文》五色金,黃爲之,長久薶,不生衣。百煉不輕,從革不違,西方之行,生於土。《爾雅·釋器》黃金謂之璗,其美者謂之鏐,白金謂之銀,其美者謂之鐐。《書·禹貢》厥貢惟金三品。《傳》金銀銅也。《前漢

【宇宙】1.屋檐和栋梁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而燕雀佼之,以为不能与之争於宇宙之间。”高诱注:“宇,屋簷也;宙,栋梁也。”2.天地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余立於宇宙之中,冬日衣皮毛,夏日衣葛絺;春耕种,形足以劳动;秋收敛,身足以休食;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遥於天地之间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横四维而含阴阳,紘宇宙而章三光。”高诱注:“四方上下曰宇,古往今来曰宙,以喻天地。”唐韩愈《苦寒》诗:“凶飈搅宇宙,鋩刃甚割砭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三:“豫章之诗,包含欲无外,搜抉欲无祕,体製通古今,思致极幽眇,贯穿驰骋,工

【穷】《韻會小補》說文本作竆。从穴躳聲。隷作窮。又《集韻》居雄切,音弓。恭貌。本作匔。或从穴作窮。zdic.net漢典
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
【岁】〔古文〕亗《唐韻》相銳切《集韻》須銳切,音帨。《釋名》歲,越也,越故限也。《白虎通》歲者,遂也。《易·繫辭》寒暑相推而歲成。《書·洪範》五紀,一曰歲。《傳》所以紀四時。《又》王省惟歲。《傳》王所省職,兼總羣吏,如歲兼四時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唐虞曰載,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。《郭註》歲,取歲星行一次也。《疏》按《律歷志》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,歲星十二歲而周天,是年行一次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馮相氏掌十有二歲。《又》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,觀天下之妖祥。《疏》此太歲在地,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。歲星右行於天,一歲移一

【迟】〔古文〕邌《唐韻》直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尼切《正韻》知切,音墀。《說文》徐行也。《廣韻》久也,緩也。《詩·衞風》行道遲遲。《禮·玉藻》君子之容舒遲。又《孔子閒居》無體之禮,威儀遲遲。《註》緩而不迫也。又委遲,迴遠貌。《詩·小雅》周道倭遲。又《韻會》棲遲,息也。《詩·風》可以棲遲。又姓。《書·盤庚》遲任有言。《註》古賢人。又尉遲,複姓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直利切《集韻》直吏切《正韻》直意切,音稚。《廣韻》待也。《後漢·章帝紀》朕思遲直士,側席異聞。又《趙壹傳》實望昭其懸遲。《註》懸心遲仰之。又遲明卽黎明。《前

【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故切,音慕。本作莫。《說文》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,在茻中。《註》平野中望日將落,如在草茻中也。《史記·伍子胥傳》吾日暮塗遠。《屈原·離騷》恐美人之遲暮。○按經典本皆作莫。今或相承用暮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