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逐鸱夷江海去,西风无奈稻花香

欲逐鸱夷江海去,西风无奈稻花香

诗句读音
欲逐鸱夷江海去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八語
拼音: yùzhúchī yíjiāng hǎiqù
西风无奈稻花香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陽
拼音: xī fēngwú nàidàohuāxiāng

欲逐鸱夷江海去,西风无奈稻花香释义

【欲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《正韻》余玉切,音浴。《說文》貪欲也。从欠谷聲。《徐曰》欲者,貪欲。欲之言續也。貪而不已,於文欠谷爲欲。欠者開口也。谷,欲聲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疏》心所貪愛爲欲。又《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,弗學而能。又物欲。《禮·樂記》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于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又《增韻》愛也。《孟子》可欲之爲善。《禮·曲禮》問疾不能遺,不問其所欲。又期願之辭。《論語》我欲仁。《大學》欲明明德於天下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心欲小,志欲大。又

【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直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仲六切,音軸。《說文》追也。《左傳·隱九年》祝逐之。又《隱十一年》子都拔戟以逐之。又《廣韻》驅也。《正韻》斥也,放也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非秦者去,爲客者逐。又《管仲傳》三仕三見逐。又《玉篇》競也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自無令王諸侯逐進。《後漢·趙壹傳》捷懾逐物,日富月昌。又《正韻》逐逐,篤實也。又馳貌。《易·頤卦》其欲逐逐。又日逐,地名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迎日逐,破車師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亭歷切,音迪。《易》其欲逐逐。《蘇林》音迪。又《字彙補》同門切。與豚同。《山海經》

【鸱夷】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昔者五子胥説听乎闔閭,故吴王远迹至於郢。夫差弗是也,赐之鴟夷而浮之江。”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吴王闻之大怒,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,浮之江中。”裴駰集解引应劭曰:“取马革为鴟夷。鴟夷,榼形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死忠》:“你一死之后,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,浮之江中。”2.借指春秋吴伍员。明高启《行路难》诗之二:“鉤弋死云阳,鴟夷弃江沙。”3.指盛酒器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七二引汉扬雄《酒赋》:“鴟夷滑稽,腹如大壶,尽日盛酒,人復藉酤。”宋司马光《柳溪对雪》诗:“鴟夷赊美酒,油壁繫轻车。”清陈维

【江海】海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江海称其大者,以无所不容。”唐岑参《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》诗:“万里江海通,九州天地宽。”苏曼殊《本事诗》之三:“丹顿拜伦是我师,才如江海命如丝。”2.旧时指隐士的居处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就藪泽,处閒旷,钓鱼閒处,无为而已矣。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序》:“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,憔悴江海之上,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。”宋苏轼《临江仙》词: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”3.引申为退隐。南朝齐谢朓《和王中丞闻琴
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
【西风】1.西面吹来的风。多指秋风。唐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八月西风起,想君发扬子。”清陈维崧《百字令·送周求卓之任荥阳》词:“西风夕照,老鸦啼上枯树。”2.喻一种势力或倾向。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。《红楼梦》第八二回:“但凡家庭之事,不是东风压倒西风,就是西风压倒东风。”贺敬之《伟大的祖国》诗:“看牛鬼蛇神,正节节溃败,东风浩荡西风衰。”

【无奈】亦作“无柰”。1.谓无可奈何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楚惧而不进,韩必孤,无柰秦何矣!”南朝陈徐陵《洛阳道》诗之一:“潘郎车欲满,无奈掷花何?”宋惠洪《冷斋夜话·东坡属对》:“识之。然无奈其好吟诗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八回:“弟子无奈,只得投奔南海,见观音诉苦。”杨朔《十年》:“万般无奈,周大爷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。”2.犹无比。宋苏舜钦苏舜元《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》:“松竹高无奈,烟嵐翠不胜。”宋苏辙《次韵毛君九日》:“手拈霜菊香无奈,面拂江风酒自开。”3.犹可惜。用于句首,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愿望或

【稻】《唐韻》徒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皓切,音道。《說文》稌也。《韻會》有芒穀,卽今南方所食之米,水生而色白者。《禮·曲禮》凡祭宗廟之禮,稻曰嘉蔬。《詩·豳風》十月穫稻。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掌稼下地。《疏》以下田種稻,故云稼下地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禹令益予衆庶,稻可種濕。《爾雅翼》稻,米粒如霜,性尤宜水,一名稌。然有黏,有不黏,今人以黏爲稬,不黏爲秔。又有一種曰秈,比於秔小,而尤不黏,其種甚早,今人號秈爲早稻,秔爲晚稻。《六書故》稻性宜水,亦有同類而陸種者,謂之陸稻。記曰:煎醢加於陸稻上,今謂之旱稜。南方自六月至
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
【香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許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良切,音鄕。《玉篇》芳也。《正韻》氣芬芳。《書·君》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《詩·周頌》有飶其香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臭香。又草木之香,如沉香,棧香,蜜香,檀香,具載。《洪芻·香譜》及《葉延珪·香隸》諸書。又獸亦有香。《談苑》商女山中多麝,其性絕愛其臍,爲人逐急,卽投巖舉爪,剔裂其香。又《本草》麝香有三等:第一生香,亦名遺香,乃麝自剔出者。其次臍香。其三心結香。又有小麝,其香更奇。又風香。《庾信詩》結客少年塲,春風滿路香。又含香。《漢官儀》尚書郞含雞舌香,伏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