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柱金庭锁洞天,更将琳馆镇山川

玉柱金庭锁洞天,更将琳馆镇山川

诗句读音
更将琳馆镇山川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gēng|gèngjiāng|jiànglín3zhènshān chuān
玉柱金庭锁洞天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yù zhùjīn tíngsuǒdòng tiān

玉柱金庭锁洞天,更将琳馆镇山川释义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将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承也,奉

【琳】〔古文〕玪《唐韻》力尋切《集韻》犂針切《正韻》犂沈切,音林。《說文》美玉也。《廣韻》玉名。《書·禹貢》厥貢惟球琳琅玕。《傳》球,琳,皆玉名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琳珉昆吾。《師古註》琳,玉也。又人名。《史記·高祖功臣年表》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諸吏。又國名。《洞冥記》琴國去長安九千里,生玉葉李,色如碧玉。

【镇】《字彙》俗鎭字。

【山川】河。《易·坎》:“天险,不可升也,地险,山川丘陵也,王公设险以守其国。”唐沉佺期《兴庆池侍宴应制》诗:“汉家城闕疑天上,秦地山川似镜中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:“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,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,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。”陈毅《重过三峡》诗:“山川壮丽欣重睹,旧梦依稀认血痕。”2.借指景色。唐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诗之六:“祇疑淳朴处,自有一山川。”3.指名山大川。《书·舜典》:“望于山川,徧于羣神。”孔传:“九州名山大川,五岳四瀆之属,皆一时望祭之。”4.指名山大川之神。《楚辞·九章·

【玉柱】1.石柱的美称。唐杜甫《朝享太庙赋》:“升降之际,见玉柱生芝。”宋王仲旉《南都赋》:“金铺绚日,玉柱凌烟。”明李梦阳《秋怀》诗:“雕阑玉柱留天女,锦石秋花隐御舟。”2.玉制的弦柱。亦指代琴、瑟、筝等弦乐器。《文选·江淹<别赋>》:“掩金觴而谁御,横玉柱而霑軾。”李善注:“琴有柱,以玉为之。”唐杨巨源《雪中听筝》诗:“玉柱泠泠对寒雪,清商怨徵声何切。”南唐冯延巳《蝶恋花》词:“谁把鈿筝移玉柱,穿帘燕子双飞去。”清汪懋麟《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》:“朱弦调玉柱,铁拨转檀槽。”3.指额上隆起的筋肉。《隋书·

【金庭】。道教称为福地。在庐州郡巢县(今安徽省巢湖市),别名紫微山。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。见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七。2.山名。道教称为福地。在越州郡剡县(今浙江省嵊县),周围三百里,名曰金庭崇妙天。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。见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七。3.山名。道教称为福地。在会稽东海际之桐柏山中。晋陶弘景《真诰·稽神枢四》:“金庭有不死之乡,在桐柏之中。”南朝梁沉约《桐柏山金庭馆碑铭》:“启基桐柏,厥号金庭。”4.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。唐陈子昂《题李三书斋》诗:“愿与金庭会,将待玉书徵。”宋沉遘《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》

【锁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損果切,音瑣。《說文》鐵鎖,門鍵也。《集韻》鋃鐺也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以鐵鎖琅當其頸。《註》琅當,長鏁也。《班固·敘傳》繫名聲之韁鎖。《抱朴子·逸民卷》屈龍淵爲錐鎖之用。又《正字通》鎖子甲,五環相互,一環受鏃,諸環拱護,故箭不能入。《杜甫詩》雨拋金鎖甲。 《集韻》或作鏁。

【洞天】1.道教称神仙的居处,意谓洞中别有天地。后常泛指风景胜地。唐陈子昂《送中岳二三真人序》:“杨仙翁玄默洞天,贾上士幽栖牝谷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似神仙归洞天,空餘下杨柳烟,只闻得鸟雀喧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闵预》:“此尼菴也,幽辟深邃,别有洞天。”郁达夫《题<双龙记胜>》诗之二:“游罢洞天三十六,归来辛苦记初平。”2.谓广大。宋王禹偁《送柴转运赴职序》:“长州吏王某受公之知、探公之道久矣,惜公藴洞天之度,有致君之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