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兹延真侣,亦足化世顽

于兹延真侣,亦足化世顽

诗句读音
亦足化世顽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yìzúhuà|huāshìwán
于兹延真侣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八語
拼音: yú zīyán1lǚ

于兹延真侣,亦足化世顽释义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足】〔古文〕疋《唐韻》卽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縱玉切,音哫。《說文》人之足也。在下,从止口。《註》徐鍇曰:口象股脛之形。《釋名》足,續也,言續脛也。《易·說卦》震爲足。《疏》足能動用,故爲足也。《禮·玉藻》足容重。《註》舉欲遲也。又《廣韻》滿也,止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矧予之德,言足聽聞。《詩·小雅》旣霑旣足。《禮·學記》學然後知不足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知足不辱。又不可曰不我足。《吳語》天若棄吳,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。又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虃,百足。《註》音纖。又姓。《戰國策》足强。《註》韓人。又《廣韻》子句

【化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呼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火跨切,花去聲。《說文》化,敎行也。《增韻》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。躬行于上,風動于下,謂之化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我無爲而民自化。又以德化民曰化。《禮·樂記》化民成俗。又《韻會》天地隂陽運行,自有而無,自無而有,萬物生息則爲化。又泛言攺易,亦曰變化。《易·繫辭》擬議以成其變化。又貨賄貿易曰化。《書·益稷》懋遷有無化居。又革物曰化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合天地之化。《註》能生非類曰化。《疏》鳩化爲鷹之類。皆身在而心化。若化爲鴽,雀化爲蛤蜃之等,皆據身亦化,故云能生非類

【世】〔古文〕卋《廣韻》舒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制切,音勢。代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又《論語》必世而後仁。《註》三十年爲一世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王孫滿曰: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又《維摩經》大千世界。《註》世謂同居天地之閒,界謂各有彼此之別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秦大夫世鈞。又與生同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亦如人自世之老,皮膚爪髮,隨世隨落。《註》世與生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私列切,音薛。《詩·大雅》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叶上撥。撥音撇。《晉書·樂志》匡時拯俗,休功蓋世。宇宙旣康,九有有截。 《集韻》書作。

【顽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五還切《韻會》魚鰥切,刖平聲。《說文》頭也。从頁元聲。《玉篇》鈍也。《廣韻》愚也。《韻會》癡也。《書·堯典》父頑母嚚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。又人名。《左傳·成十年》鄭人立髠頑。《註》髠頑,鄭成公子。又古通文韻,魚雲切,音輑。《蘇軾·祭韓琦文》援手拯溺,期我于仁。豈知無用,旣老益頑。又古通元韻。虞袁切,音涓。《白居易·悟眞寺詩》及爲山水遊,彌得縱疎頑。野麋斷羈絆,行走無拘攣。

【于兹】1.在此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我王来,既爰宅于兹。”孔传:“言祖乙已居於此。”明胡应麟《诗薮·遗逸中》:“残珠剩玉,沦没渊海,能亡三嘆?因识其目于兹云。”2.于今,至今。汉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虚心定志,欲闻流议者,三年于兹矣。”晋潘岳《怀旧赋》:“不歷嵩丘之山者,九年于兹矣。”唐韩愈《祭侯主簿文》:“我狎我爱,人莫与夷,自始及今,二纪于兹。”3.当今,今世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休烈显乎无穷,声称浹乎于兹。”颜师古注:“于兹,犹言今兹也。”吁嗟;叹息。汉蔡邕《玄文先生李子材铭》:“于兹先生,秉德恭勤。

【延】《唐韻》以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然切,音綖。《說文》長行也。又《廣韻》進也。《禮·射義》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。《儀禮·覲禮》者延之曰升。《註》從後詔禮曰延。延,進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長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延永,長也。凡施於年者謂之延,施於衆長謂之永。《班固·西京賦》歷十二之延祚。又《廣韻》遠也。《史記·蒙恬傳》延袤萬餘里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也。《疏》鋪也。又《正韻》納也。《前漢·公孫弘傳》弘起客館,開東閣,以延賢人。又《集韻》及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賞延于世。又《廣韻》稅也,言也。又《韻會》遷延也,淹久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
【侣】《唐韻》力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兩舉切,音旅。徒伴也。《陸璣·草木疏》麟不侶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