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兹亦未几,用直升云衢
于兹亦未几,用直升云衢释义
【于兹】1.在此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我王来,既爰宅于兹。”孔传:“言祖乙已居於此。”明胡应麟《诗薮·遗逸中》:“残珠剩玉,沦没渊海,能亡三嘆?因识其目于兹云。”2.于今,至今。汉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虚心定志,欲闻流议者,三年于兹矣。”晋潘岳《怀旧赋》:“不歷嵩丘之山者,九年于兹矣。”唐韩愈《祭侯主簿文》:“我狎我爱,人莫与夷,自始及今,二纪于兹。”3.当今,今世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休烈显乎无穷,声称浹乎于兹。”颜师古注:“于兹,犹言今兹也。”吁嗟;叹息。汉蔡邕《玄文先生李子材铭》:“于兹先生,秉德恭勤。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【未几】1.不久。《诗·齐风·甫田》:“未几见兮,突而弁兮。”朱熹集传:“未几,未多时也。”《后汉书·马廖传》:“前下制度未几,后稍不行。虽或吏不奉法,良由慢起京师。”《晋书·魏咏之传》:“咏之初在布衣,不以贫贱为耻……始为殷仲堪之客,未几竟践其位,论者称之。”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象数二》:“熙寧中,予预太史,尝按发其欺,免官者六人。未几,其弊復如故。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笑柄·不准》:“有名进士某者,选得知县,到任未几,有报窃案刃伤事主者,刑席拟批,总嫌不当。”郭沫若《海涛集·离沪之前》:“未几,仿吾亦来,我把仿吾
【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余頌切,容去聲。《說文》可施行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初九,潛龍勿用。《疏》唯宜潛藏,勿可施用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,五五用哉。又《廣韻》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惟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《杜甫詩》古來才大難爲用。又功用。《易·繫辭》顯諸仁,藏諸用。《疏》謂潛藏功用,不使物知,是藏諸用也。《論語》禮之用,和爲貴。又貨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正德利用厚生。《疏》謂在上節儉,不爲糜費,以利而用,使財物殷阜。《禮·王制》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,然後制國用。又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
【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除力切《集韻》逐力切,音値。《說文》正見也。《博雅》正也。《玉篇》不曲也。《易·坤卦》直其正也。《書·洪範》王道正直。又準當也。《禮·投壺》馬各直其算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以白鹿皮爲皮幣,直四十萬。又《增韻》當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主人立于阼階下,直東序西面。《疏》謂當堂上東序牆也。又伸也。《孟子》枉尺而直尋。又《玉篇》侍也。《晉書·羊祜傳》悉統宿衞,入直殿中。又順也。《詩·鄭風》洵直且侯。又猶宜也。《詩·魏風》爰得我直。又猶但也。《孟子》直不百步耳。又猶故也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張良嘗遊下邳,圯
【升】《唐韻》識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蒸切,音陞。《說文》籥也。十合爲升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升者,登合之量也。古升上徑一寸,下徑六分,其深八分。龠十爲合,合十爲升。又成也。《禮·樂記》男女無辨則亂升。又《廣韻》布八十縷爲升。《禮·雜記》朝服十五升。又卦名。《易·升卦》升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。又降之對也。《書·畢命》道有升降。《註》猶言有隆有汙也。又登也,進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日之升。《易·坎象》天險不可升也。又《前漢·梅福傳》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。
【云衢】1.云中的道路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·艳歌》:“今日乐上乐,相从步云衢。天公出美酒,河伯出鲤鱼。”《宋史·文苑传三·路振》:“於是络黄金之覊,浴天池之波,鼓鬣云衢,弄影星河。”元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三折:“仙子初离月浦,嫦娥忽下云衢。”郁达夫《小游仙诗》:“瑶草云衢露似珠,微寒初透紫罗襦。”2.借指高空。元乔吉《扬州梦》楔子:“舞态生花坞,歌声上云衢。”3.比喻朝廷。晋左思《白发赋》:“英英终贾,高论云衢。”4.喻高位。宋梅尧臣《刘运使因按拜省》诗:“于兹亦未几,用直升云衢。”清寒食生《乘龙佳话·下第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