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璞认良玉,行当为国器
在璞认良玉,行当为国器释义
【行当】即将;将要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三·妇病行》:“属累君两三孤子,莫我儿飢且寒,有过慎莫笪笞,行当折摇,思復念之!”宋梅尧臣《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迭嶂楼》诗:“行当登泰山,云扫日月开。”清许秋垞《闻见异辞·鬼陞城隍》:“冥王以吾有大阴功,某处城隍缺职,吾将聂之,行当与君别。”2.正应。唐高适《河西送李十七》诗:“高价人争重,行当早着鞭。”明冯梦龙《智囊补·上智·杨荣》:“吾辈衰残,无以効力,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。”1.行业;职业。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,又无行当可做,自然‘飢寒’二字
【国器】1.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。《管子·山至数》:“皮革、筋角、羽毛、竹箭、器械、财物,苟合於国器君用者,皆有矩券於上。君实乡州藏焉,曰某月某日。”尹知章注:“矩券,常券……其有皮革之类堪於所用者,所在乡州有其数,若今官曹簿帐。”2.旧指可以治国的人材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口不能言,心能行之,国器也。”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:“於梁举壶遂、臧固,至它皆天下名士,士亦以此称慕之,唯天子以为国器。”颜师古注:“国器者,言其器用重大,可施於国政也。”《晋书·庾冰传》:“顷皇家多难,衅故频仍,朝望国器,与时歼落,遂令天眷下坠,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【璞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匹角切《正韻》匹各切,音樸。《玉篇》玉未治者。《增韻》玉未琢。《韻會》玉素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璞散則爲器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璞俊。又《韻補》叶普木切,音朴。《司馬彪·贈山濤詩》卞和潛幽冥,誰能證奇璞。冀願神龍來,揚光以見燭。《正字通》或曰璞本有朴、僕二音,非叶也。《正韻》收璞入六藥,一屋闕璞,誤。
【认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振切,音刃。《玉篇》識認也。《增韻》辨識也。《關尹子·二柱篇》渾人我同天地,而彼私智認而已之。《後漢·卓茂傳》時嘗出行,有人認其馬,解與之,他日別得,亡者詣府送還。《元史·王克敬傳》臨事不認眞,豈盡忠之道乎。又錯認,水酒名。見《南宋市肆記》。又《讀書通》與仞通。《前漢·儒林傳》孟喜因不肯仞。又《韻會》與訒通。詳訒字註。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而證切《集韻》如證切,仍去聲。義同。
【良玉】美玉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四:“良玉度尺,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。”汉扬雄《法言·寡见》:“良玉不彫,美言不文。”三国魏曹丕《与锺大理书》:“良玉比德君子,珪璋见美诗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