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潮已落水入淮,晚潮未来闸不开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晚潮未来闸不开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wǎncháowèi láizhábù|fǒukāi |
早潮已落水入淮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四皆 拼音: zǎocháoyǐluò shuǐrùhuái |
早潮已落水入淮,晚潮未来闸不开释义
【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無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武遠切,音挽。《說文》莫也。《博雅》後也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君何見之晚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伏見蚤晚。zdic.net漢典
【潮】《唐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馳遙切,音晁。《說文》水朝宗於海。《王充·論衡》水者,地之血脈,隨氣進退而爲潮。《初學記》水朝夕而至曰潮。《皇極經世》海潮者,地之喘息也。隨月消長,早曰潮,晚曰汐。又州名。《廣輿記》本南海揭陽地,隋曰潮州,唐曰潮陽,明爲潮州府。又伺潮,雞名。《述異記》伺潮雞,潮水上則鳴。又望潮,魚名,出台州臨海縣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
【未来】1.没有到来;不来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望夫君兮未来,吹参差兮谁思?”《北史·乐运传》:“婴径尺之鳞,其事非易;下不讳之詔,犹惧未来。更加刑戮,能无钳口?”唐韩愈《感二鸟赋》:“及时运之未来,或两求而莫至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八回:“知县相公早衙方散,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,未来。”2.谓尚未发生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明哲消祸於未来,智士闻利则虑害。”3.佛教语。指来生,来世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浮屠正号曰佛佗……凡其经旨,大抵言生生之类,皆因行业而起。有过去、当今、未来,歷三世,识神常不灭。凡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开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苦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哀切,音侅。《說文》張也。《廣韻》解也。《韻會》啟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闢也。又《五音集韻》通也。《易·乾卦疏》亨通也。會合萬物,令使開通而爲亨也。又發也。《禮·學記》故君子之敎喻也。開而勿達。《註》開謂發頭角。《疏》但爲學者,開發大義頭角而已。又釋也。《易·乾坤卦文言疏》諸卦及爻,皆從乾坤而出,故特作文言,以開釋之。《書·多方》殄戮多罪,亦克用勸,開釋無辜,亦克用勸。又《韻會》條也。又始也。《後漢·馮衍傳》開歲發春兮,百卉含英。《註》開、發,皆始也。《禮·檀弓》曩者爾
【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皓切,遭上聲。《說文》晨也。又先也。《易·坤卦》由辨之不早辨也。又與皁同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宜皁物。《註》皁物,柞、栗之屬。《釋文》皁音早。本或作早。 《說文》作。从日在甲上。
【潮】《唐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馳遙切,音晁。《說文》水朝宗於海。《王充·論衡》水者,地之血脈,隨氣進退而爲潮。《初學記》水朝夕而至曰潮。《皇極經世》海潮者,地之喘息也。隨月消長,早曰潮,晚曰汐。又州名。《廣輿記》本南海揭陽地,隋曰潮州,唐曰潮陽,明爲潮州府。又伺潮,雞名。《述異記》伺潮雞,潮水上則鳴。又望潮,魚名,出台州臨海縣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
【已】《廣韻》羊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音以。《玉篇》止也,畢也,訖也。《廣韻》成也。《集韻》卒事之辭。《易·損卦》已事遄往。又《玉篇》退也。《廣韻》去也,棄也。《書·堯典》試可乃已。《論語》三已之。又太也。《廣韻》已,甚也。《孟子》仲尼不爲已甚者。《註》不欲爲已甚,太過也。又《廣韻》過事語辭。《史記·灌夫傳》已然諾。《註》索隱曰:謂已許諾,必使副其前言也。又《類篇》語已也。《增韻》語終辭。《前漢·梅福傳》亦無及已。又踰時曰已而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已而有娠。又與以通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人之所以爲人者,何
【落水】水中。《晋书·陆云传》:“云有笑疾……尝着縗絰上船,于水中顾见其影,因大笑落水,人救获免。”宋钱愐《钱氏私志》:“绍兴间,吴山下有大井,每年多落水死者。”2.指下水。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一个老战兵》:“奠祭河鬼,照习俗这一天谁也不敢落水,河中清静异常。”3.比喻失去权势。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再来一次》:“但据我看来,他其实并未落水,不过‘安住’在租界里而已。”4.比喻沦落、堕落。如:落水为娼。5.指檐水落下的地带。《收穫》1981年第4期:“祠堂和大厅之间有一条一尺来宽的‘落水’,两边墙上也爬满薜荔,掩合了墙
【入】《唐韻》人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日汁切《正韻》日執切,任入聲。《說文》內也。《玉篇》進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,量而後入。《檀弓》孟獻子比御而不入。《註》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,猶不入寢也。又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定六年》於越入吳。《傳》造其國都曰入,弗地曰入。《註》謂勝其國邑,不有其地也。入者,逆而不順,非王命而入人國也。又《廣韻》納也,得也。又《增韻》沒也。又《楞嚴經》六入謂六塵,卽眼入色,耳入聲也。又《敎坊記》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。漢典考證:〔《檀弓》孟子比御而不入。〕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。 考
【淮】《唐韻》戸乖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乎乖切,音懷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,東南入海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淮,均也。均其務也。《春秋·說題辭》淮者,均其勢也。《釋名》淮,圍也。圍繞揚州分界,東至於海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靑州,其川淮泗。《書·禹貢》導淮自桐柏。又水出漢中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漢中郡房陵縣淮山,淮水所出。又淮安,郡名。《廣輿記》秦屬九江郡,曰淮隂。漢曰臨淮,晉曰山陽,隋唐曰楚州,宋曰淮安。又《韻補》叶胡隈切,音回。《左傳·昭十二年》有酒如淮,有肉如坻。寡君中此,爲諸侯師。一說淮讀爲濰叶韻